為什麼會渾身痛?這些身體疼痛的原因你知道嗎?
原創 問上醫 2017-08-02 18:10
會造成身體小範圍痛的肌肉疼痛通常是由於過度使用引起的,比如整天搬東西導致的胳膊痛。或者是因為小傷導致的,比如摔倒的時候擦傷胳膊。但如果出現全身疼痛,則更可能是因為感染、疾病或使用的藥物導致的。你知道身體疼痛是為什麼嗎?“問上醫”用美國家庭醫生的智庫為您解答。
1. 疼痛的原因:流感
流感來襲時,會導致發燒和呼吸不暢等,也會使人出現肌肉疼痛,尤其是背部、腿和胳膊痛。通常一周左右,流感能夠自愈,但如果沒有,則建議看醫生。如果還有其他健康問題或是感冒、咳嗽一直不好,也需要請醫生排除是否有其他疾病。
2. 疼痛的原因:甲狀腺功能減退
這是甲狀腺不能夠分泌足量的關鍵激素時導致的疾病,它會引起肌肉和關節疼痛、以及腫脹和壓痛。它還會讓人非常疲憊,出現記憶障礙、脫髮、皮膚乾燥、高膽固醇、心動過緩等問題。通過簡單的血液測試即可診斷是否有甲狀腺疾病,如果確實是這樣,則可使用藥物來代替缺少的激素。
3. 疼痛的原因:血液流動障礙
如果出現手臂痛、腳痛或兩者兼有,可能是因為肌肉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跛”。一開始,你可能只會在運動時發現這種情況,但隨著時間推移,你可能在坐或行走時出現這種癥狀。這通常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也就是血管中有阻塞,造成血液無法流動向肌肉。
4. 疼痛的原因:紅斑狼瘡
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免疫系統會錯誤攻擊自身的組織和器官而造成損傷。如果狼瘡造成了關節或肌肉損傷,則可使它們變得僵硬,移動的過程中會感到疼痛。這種疾病無法治癒,但通過藥物和某些鍛煉可以控制癥狀。患者需要通過跟醫生溝通後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
5. 疼痛的原因:類風濕性關節炎
這也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響的是關節,可以導致骨量流失,也可引起疼痛和全身炎症,關節會出現膨脹並變成奇怪的形狀。類風濕性關節炎雖沒有辦法治癒,但能通過藥物治療和物理療法緩解癥狀。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來修復受病變的關節。
6. 疼痛的原因:皮肌炎
這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會造成肌肉和關節疼痛,引起眼瞼上出現痛、癢、紅色或紫色的皮疹。也會在指節、手肘、膝蓋和腳趾上出現皮疹斑點,也會讓皮膚變得乾燥、頭髮變得稀薄並導致指甲周圍皮膚腫脹、發炎。皮肌炎可能是由感染、藥物或癌症引發的。雖然無法治癒,但能夠通過藥物和物理療法來控制癥狀。
7. 疼痛的原因:纖維肌痛
這種疾病會導致關節和肌肉疼痛,並會影響睡眠、心情還有記憶。科學家認為當大腦接收到正常、輕微疼痛的信號但錯誤的將不好的感覺惡化時,會發生這種疼痛。這可能是疾病、手術、或心理壓力大引發的。藥物能緩解癥狀,運動和使用放鬆技巧如瑜伽等也能夠改善癥狀。
8. 疼痛的原因:多發性肌肉炎
當病毒或免疫系統障礙等導致全身肌肉出現炎症時會出現多發性肌肉炎,尤其會出現在腹部、肩膀、手臂、臀部和心臟等部位的肌肉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肌肉會開始分解,人將難以完成吞咽或呼吸等動作。建議使用藥物減輕炎症、抑制免疫系統或通過物理治療方法恢復肌肉力量。
9. 疼痛的原因:慢性疲勞綜合征
這種情況的主要癥狀是極度疲勞(疲勞),而且不明原因。運動或精神緊張時癥狀會更加嚴重,休息也不能改善癥狀。你可能還會出現肌肉疼痛、記憶障礙、喉嚨痛、關節痛和頭痛,而且可能無法睡好。慢性疲勞綜合征無法治癒, 但藥物和物理治療有助於控制癥狀。
10. 疼痛的原因: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
會快速引發肩膀、頸部、手臂、臀部或大腿疼痛和僵硬,早上可能變得更糟。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燒、疲勞、體重減輕、抑鬱、沒有胃口。醫生們認為某些基因導致了某些人患這種疾病的可能性更高,環境中的一些因素如病毒也可能是引發這種疾病的原因。使用類固醇藥物(見如何正確使用類固醇藥物?)可以減輕疼痛和炎症,癥狀會消失但可能還會複發。
11. 疼痛的原因:落基山斑疹熱
這種疾病是由細菌R.rickettsii導致的,通過蜱蟲叮咬傳播(見蜱傳疾病的癥狀及應對方法),大部分癥狀與流感類似--發燒、發冷、頭痛、噁心、失眠、肌肉酸痛。幾天後患者的手腕和腳踝處可能出現不發癢的皮疹,之後會向身體其他部位蔓延。可以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並且越早開始治療越好。如果不治療,它可導致肺、心臟和大腦出現炎症,導致腎衰竭。
12. 疼痛的原因:萊姆病
這種疾病也是由蜱蟲叮咬傳播的細菌導致的,它可以引起發燒、寒戰、乏力、全身酸痛和頭痛。另一個跡象是出現"靶心"狀的皮疹(如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擴大,直徑可達12英寸(約30厘米)。出現的皮疹可能不止一個,也不一定會出現在被叮咬的地方。使用抗生素可以治療萊姆病,但有些人在用藥後仍然可能有疼痛或疲勞的癥狀。
13. 疼痛的原因:藥物
他汀類藥物是用來控制高膽固醇的藥物,約有30%使用這類藥物的人出現過肌肉疼痛。如果是藥物導致的疼痛,可以諮詢醫生是否有其他可替代藥物或方法。
身體不舒服不知道咋辦?先看看美國家庭醫生推崇的家庭診療手冊,點擊這裡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