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所有的文明都離不開水,位於柬埔寨的東南亞最大淡水湖—洞里薩湖(Tonlé Sap),有效調節湄公河水量,成為孕育吳哥文化的搖籃。                   


         


洞里薩湖被喻為柬埔寨跳動的心臟,柬埔寨人依湖而生,洞里薩湖的水,孕育了這個國度。                    


       


湖面長150千米,寬30千米,面積2700-3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米左右,雨季來臨,湄公河暴漲,洶湧的河水有經洞里沙河倒灌入湖中,從而減輕了湄公河下游的泛濫。                    


       


其實湖裡一點也不美,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去看它,甚至三番兩次造訪它,我想只有一個原因,因為它真實。                    


       


如果不走進去村子,我們永遠無法看不到他們的生存條件,是的,不是生活,是生存。                    


       


他們以湖為居,住在湖中間,靠打漁為生。在湖裡居住,讀書,生活,看病,吃飯,買賣東西,就連他們的水也是從這湖裡取,然後排泄也是在這個湖裡。                    


       


整個村子都是用柬埔寨特有的木材在水上搭起鱗次櫛比的高腳屋組成,傳說有蛇神駐守,洞里薩湖的旱雨兩季變化讓人吃驚。                   


                                                                                                     


旱季時支撐木屋的樹枝露出水面,屋子高懸在空中,而當雨季湖水上漲湖面擴張時,一些建在大筏子上的高腳屋就在拖船的拖動下向上遊行進,尋找一個水更淺、靠陸地的位置安家,年復一年,代代如此。                    


       


整個村子但沒有任何娛樂設施,沒有醫院沒有商場,交通工具只有船,這些水上居民,大多是越戰時期被越南政府遺留下來的越南人,沒有身分證,沒有國籍,沒有土地,也沒有家,他們被無限期地拘留在這裡。                    


       


一隻船就是他們的世界,回不了越南,也無法登陸柬埔寨,一輩子沒有人身自由,只能在船上度日,以吃活魚、喝湖水為生……一見到有遊客到來,他們就立馬將船靠近,索要財物和食品。                    


       


湖面是就是交易市場,船上就是水上雜貨店,在這裡洗澡也非常簡單,跳下去就行,只是水裡面時不時會有鱷魚,要十分小心。                   


         


據說這些人平日里沒有什麼活動,白天除了幹活,就是呆在家裡.晚上沒事就造小孩子,所以小孩子特別多。                    


       


在這一萬多平方公里的浩瀚湖泊中,生活着約十萬水上人家,而他們卻又這麼無奈的生存。                    


       


在這裡他們不能靠岸,不能從事除捕魚以外的其他工作,所以,有人說洞里薩湖就是一個漂浮着的難民營。                    


       


湖邊有一片被人稱為「鬼森林」的地方,洞里薩湖上的貧窮人家無錢喪葬家中去世的人,就把家人屍體放在袋子里掛在樹上,但是雨季的時候,屍體也就會被魚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