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大財金系專家教授陳嫦芬的眼裡,今年踏出校園的台大畢業生,是她教過最焦慮的一屆。不僅出國競爭的人多了,又面臨台灣低薪環境的夾擊,台灣學生顯得更加無路可退。她直指,許多企業老闆看似身價千億、但資產根本在海外,學生就算留在台灣工作,也只是給「空的」老闆當奴隸。
台大財金系萌拓學堂是有志進入國際金融圈的一個特殊的師徒制學堂。5年來,前瑞士銀行台灣區副董事長陳嫦芬與數十位台籍金融人,希望能讓台灣人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圈被看見。她第一手觀察學生的變化,以下為她在教育現場的感受:
今年是我在台大教書的第五年,也可能是最後一年。今年的台大學生是教過歷年來最有焦慮感的一班。
5年前開始,我與十幾位在國際金融圈擔任區域高階主管的台灣金融人,在台大合組了萌拓學堂,主要就是看見,這些年國際金融圈僱用人的方式變化很大。
台灣人是好的團隊合作者、較可信賴,態度較好,過去許多大銀行的台籍高管,會把名額留給台灣學弟妹。
但這幾年從國外回來想進香港金融圈的人太多了,尤其是中國從全球前50大學畢業的人很多。銀行人資從之前只要看500份,現在要看上千份履歷,紛紛把業務交給獵人頭公司。給的規格就是,必須是全球或區域的前50名大學畢業。因為台大不再是前50,第一關就過不了。
5年前,我們萌拓學堂開始帶學生去香港,透過人脈網路直攻各銀行,壓迫這些金融機構的人資,見我們的畢業生。現在萌拓有10%畢業生在香港金融界工作,都是這樣被看見的,被給了面試的機會。
實話講,這方式有點粗暴,但實在也是不得已。
不過,這個模式大概到頂了。在香港銀行的學妹,被他們的人資主管阻止來接待我們。因為人資認為,這樣是在佈局自己的小圈圈,他們被警告,沒有人可以去照顧自己的校友。
每年帶學生去香港,出門前的魔鬼訓練,我每做一次就要死一遍。很累,所以今年本來想不帶了。但去年10月,這一屆十幾個學生主動跑到我們家找我。他們說,「老師我真的會很努力,被拳打腳踢我們都願意。」這真的是我歷屆教過最認真的學生。
「正職薪水,和實習差不多」
我後來問他們,「為什麼會自己來找我?」學生說,「老師,我們真的沒路走了。」
台大學生明顯感到焦慮,因為現在的台大生,與我那個時代已經不同了。我從小就是領清寒獎學金,上到台大法律系,我們這一輩專業中高階白領階級的小孩子,很多都還在台灣念書。但比我經濟能力更好的家庭,小孩幾乎都是在國外念大學,畢業後大半留在海外。
我初估過,光是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就可以劫走1300位學生。台大每年新生有3600人,大學部總人數約1.6萬人。
台灣最好的大學,依舊收到台灣真正最菁英的學生嗎?
在教育現場看到,台灣學生對高教沒有信心,這情況到研究所更明顯。
據我瞭解,台大大學部如果想要直升研究所,一般都會准,研究所學生素質很參差。許多人念研究所或保留學生身分(延畢),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價值,找正職更有幫助。
還是學生,就可以用實習的身分,用實習來找職業,以拖待變,總會碰到好工作。如果不是學生,就不能實習,但正職不一定有缺。
我常常罵他們,延畢利用國家資源去念研究所,不是真的要念,浪費社會資源。但學生會反駁我:「老師,不能這樣講我們,我們錢賺得這麼少,有些企業給剛畢業的菜鳥的薪水,也跟實習差不多。」
有些台灣的企業沒有社會責任,因為台灣很多重要的企業負責經營的大股東,都把股票拿去借錢,他們根本不關心人。
這些大老闆,在台灣還是作威作福,看起來有一千億身價、但五百億在海外,員工等於是給空的老闆當奴隸。他們對勞工、土地、公司都沒有感情。
發揮台灣人最大的優勢
其實,台灣人在整個亞洲是有競爭優勢的。中國崛起,外國人想要與中國做生意,台灣人相對於中國有獨立角度、職場素養好、負責任,又受中華文化的素養,相對有優勢。
我常跟學生說,不論你喜不喜歡,年輕世代恐怕需要比前人更需要瞭解中國大陸。作為學生,工作就是學習,瞭解自己的出生地、所處的區域,不管如何都必須瞭解中國。在國際競爭的場合,台灣人最大的優勢就是中文,最大的優勢就是中華文化的基因。
許多父母的觀念也要改。台灣人去北京也不會變成共產黨,面對中國,台灣人如果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是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