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共享一詞被大家知曉以後,層出不窮的共享產品羅列在公眾眼前,最出名的當屬共享單車,因為投放量大,費用低,限制少和使用方便等諸多有利條件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共享單車也確實給大家帶來了不少便利。正如交通工具的發展歷程一樣,自行車有了, 汽車自然也就該來了,那麼共享汽車真的能像共享單車一樣「送人玫瑰」嘛?
事實上,共享汽車進入市場的時間也不算短了,其中知名的包括EVCARD,TOGO等等,甚至一些傳統租車平台也開放了分時租賃的模式。在消費水平逐漸上升和消費觀念相對更開放的大城市,分時租賃汽車似乎可以替代傳統公共運輸工具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但是,共享汽車看似理由充分,卻很少看到有人使用,在我看來,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價格
上市之初,和不少共享商品一樣,共享汽車也給出了不小的優惠,相比打車來說,共享汽車還是比較划算的,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作為一家企業終究是要以營利為目的,按照市面上大部分的租車收費規則,前30分鐘15元,之後每分鐘5毛錢,另外加上保險費用,和計程車相比價格優勢就沒那麼明顯了,甚至和計程車持平。這還僅僅是檔次最低的車型,比如奇瑞eQ,榮威E50等,如果拿檔次稍微高一點的緊湊車型來說的話,價格甚至會超過計程車。從這點來看,價格優惠並不能算是共享汽車的絕對優勢。
2.安全
打著物美價廉的口號,小型車自然是共享汽車的主打產品,而實際上小型甚至微型車的安全性是比較低的,即便是豪華品牌的小型車,在實際的碰撞測試中也沒有很好的表現。另外更加主要的是共享汽車使用者的駕駛水平參差不齊,甚至不乏有一些剛拿駕照,開車都不鬆手剎的新手拿共享汽車來練手,而剛被還的車輛很有可能就被新的用戶租賃,車輛的維護和檢測就成了問題,這樣的使用情況下共享汽車的車況就很難保證,作為一個開車非常謹慎的駕駛者來說,這種不知經歷了多少折磨的N手車我確實不太敢開。
3.續航能力
眾所周知,共享汽車大多數為純電動汽車,雖然也有寶馬,奧迪等高端車型的加入,但那也只是噱頭,甚至很難找得到。主要的發力點仍然在於國產小型電動車,就我之前試駕過的國產和合資品牌純電汽車情況來看,表顯的續航里程和實際使用情況下的續航里程相差極大,深踩一腳油門下去,很可能5公里的續航就被消滅掉了。此外,分時租賃的車型很難保證電量充足,試想如果你要開到30公里以外的地方,恰巧只有一輛續航50公里的可租用車輛,是租還是不租,大夏天的要不要開空調?
4.停車
由於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停車場絕對是極度稀缺的資源,尤其在大城市的市區,停車位更是少之又少。共享汽車都有固定的停車位,對於共享汽車的使用者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福音,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果駕駛者要去的地方沒有固定車位怎麼辦,難不成找到就近的規定車位後再選擇打車。而且如果不還到固定位置的話,不少平台的應對策略就是降低信用分,增收使用費。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花點錢,租一整天,畢竟錢是萬能的。
雖然共享汽車還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但是確實能夠滿足不少有短期用車需求的消費者,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共享。並且在最近,交通運輸部等部門也發布了《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在促進共享汽車行業的規範和規則的健全,在例如停車,資金安全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廣共享汽車市場的發展。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共享汽車的存在似乎並沒有共享單車那麼重要,停車難的問題絕非說說就能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決策者真正的目的是想通過有報廢年限的租賃車輛和共享的概念引導消費者不買車,進而控制高速增長的汽車保有量,但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別人的東西再好終歸不是自己的,尤其是汽車這種貴重商品。
話說回來,共享的概念的確很前衛,但成本高,限制多,便利性欠缺的共享汽車很難達到遍地開花的程度,目前,它更多的只是滿足了一些沒有車但手癢的人。在沒開車的一些特殊情況下,如果真的需要一輛車,從安全和實用方面考慮,我覺得計程車或者傳統模式的租車會更加合適。
編輯:一號汽車 劉雨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