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假病”騙過嗎?有時候,你“自以為病了”,但其實有些問題其實算不上“病”,也根本用不著“治”。

1、“假”高血壓

臨床上,有1/3以上的難治性高血壓是“白大衣高血壓”。這些“患者”一到診室測血壓就升高,但如果在家自測,或者做動態血壓監測,結果卻往往正常。這與醫院診室給人們造成的緊張情緒有關。

如果測量血壓的方法不對,也可能出現“假”高血壓。常見的錯誤是測血壓前沒有安靜坐著休息5~20分鐘,上臂較粗的人沒有使用較大的袖帶,這都可能導致血壓“假性”升高。

這些情況下,測得的血壓不準,應在醫生指導下,通過動態血壓監測等方法獲取準確的結果,如果確認是“假”高血壓,一般不必治療。

美國醫學家曾對三組病人進行對比研究,其中292人以前被診斷為可疑高血壓,42人有高血壓,37人血壓正常。首先由醫生測量並記錄,然後在每個人身上安裝一個動態血壓監測器,24小時內每隔15分鐘記錄1次(晚上30分鐘)。結果20%的可疑者和50%病人血壓波動在正常範圍。說明一般日常生活活動量對血壓影響不大。醫學家認為,這種一見醫生血壓就升高的現象,是對測量血壓的條件反射,多見於抽象思維能力較強者或年輕臨界高血壓患者。可能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和副交感神經活動受抑制之故。同時指出對這種現象的高血壓病人,加用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美多心安(倍他樂克)、氨醯心安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均可消除或減弱這種現象。

2、“假”婦科病

許多年來,宮頸糜爛讓女性談之色變。它雖然一度被當做一種病理現象,但如今已不再出現在婦科學教材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專業名詞“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性生活過早、性伴侶過多、不潔的性生活環境、多次人工流產等,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宮頸糜爛。

一般情況下,輕度糜爛完全不用治療;中重度糜爛或影響正常性生活與生育的,可到正規醫院進行物理治療。

作為一種正常生理變化,去體檢的女性十有八九都會診出宮頸糜爛,不需要過分恐慌,更沒必要將它與宮頸癌聯繫在一起,注意每年定期進行宮頸的防癌篩查即可。

還有一種“假”婦科病,就是子宮肌瘤。有些人會將腫瘤和肌瘤聯繫在一起,而“腫瘤”這個詞聽著就讓人聯想到癌症,讓很多人感到莫名的恐懼。其實,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病,是女性比較多發的一種良性腫瘤。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癥狀,往往在體檢時會被發現。

對於子宮肌瘤,這些情況一般可以先觀察:

➀體積小、無病症:一般醫生會建議,體積不大(< 5 cm)的肌瘤,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隨訪繼續觀察。

➁接近絕經期患者:絕經後,肌瘤會隨著雌激素濃度的下降而縮小,可以考慮不處理。

➂妊娠或產褥期:子宮肌瘤在在孕期會變大,但由於女性處於特殊時期,一般選擇保守處理。

如果子宮肌瘤導致身體出現這些問題,要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➀子宮肌瘤病變:子宮肌瘤雖然是良性的,但畢竟是腫瘤,有發生病變的幾率,成為惡性的子宮肉瘤;

➁子宮肌瘤過大,單個肌瘤超過5cm;

➂月經過多,藥物治療無效;

➃白帶增多,甚至出現膿性、血性白帶;

➄尿頻、尿急、尿瀦留、排尿困難等;

➅經常腹痛難忍;

➆不孕或難產。

3、“假”心臟病

心臟的跳動應該十分規律,如果提前出現一次跳動,之後停頓一下,就像是演奏歌曲亂了節奏,這種情況被稱為早搏。

有些早搏完全沒有癥狀,僅在體檢做心電圖時被發現。早搏的次數和感覺強弱也沒有關係,有的人早搏上萬次也沒有不適,有的人早搏只有幾十次,卻能明顯感覺到心悸、心臟停跳感等。

早搏發生率很高,除了心臟不好的人,正常人在精神壓力大、吸煙、酗酒、喝咖啡和濃茶、失眠時,也可能出現。

如果早搏是體檢查出來的,患者無任何感覺,早搏數目也不多(幾百到數千次),不影響日常生活,大多不用治。

如果早搏癥狀明顯,動態心電圖顯示每24小時有一兩萬次甚至更多,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間久了還會對心臟結構造成影響,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還有一種常見的“假”心臟病,名叫“心臟神經官能症”,是一種以心血管癥狀為主要表現的功能性疾病,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

根據臨床資料表明,心臟神經官能症在有心血管癥狀的患者中佔10%,一般無器質性心臟病,以20~40歲為多見,女性居多,尤其在35歲以下及更年期婦女居多。心臟神經官能症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癥狀有心慌、呼吸不暢、心前區疼痛和全身乏力等。另外,還可出現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發抖、眩暈等。當醫生檢查時,發現患者心跳較快,心前區有輕微、柔和的收縮期雜音,這是因為心跳加快、血流速度加快所引起的,是屬於生理性雜音,而不是心臟病理性雜音。

4、“假”骨關節病

骨質增生俗稱“骨刺”,是人體對關節負重老化的機體表現。有些骨質增生則是為了適應外力變化,人體關節和脊柱產生的自我保護反應。

看到“刺”這個字,總是會給人帶來一種不愉快的聯想!如果是去醫院拍片子,結果診斷報告中說有“骨刺”、“骨質增生”、“骨贅”等等,那就不單單是不愉快了,有時會很擔心,甚至是恐懼,因為很多人都說骨刺會扎到神經,弄得不好還要開刀把骨刺割掉。

其實,不用一看到骨質增生就害怕,它不一定是病。如果沒有疼痛、關節腫脹、行動功能障礙(如不能伸直、彎曲肢體等)等臨床癥狀,一般不需要治療;反之則應到醫院診治。

骨質增生對於重建關節穩定是有利的,他就好比身體自己長出來的“鋼板”,因此,我們要善待他,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輕易“除掉”他,反而要與他交朋友,通過適當的活動去主動適應他,與他和平共處,這樣便會相安無事,共築和諧。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要注意保養好關節和骨骼,避免骨質增生過快發展,建議不要過多負重,適度鍛煉。一旦出現運動障礙,應及時治療。

5、“假”甲狀腺病

“甲狀腺結節”已經成為了體檢報告中的常客。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調查顯示,每5個人中就有近1人有甲狀腺結節,其患病率已從原來的10.2%上升到18.6%。

看到“結節”,有人會聯想自己是不是得了腫瘤。實際上,85%~95%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既不需要用藥也不需要手術。

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王建華指出,甲狀腺結節的病因比較複雜,目前認為與放射性接觸、自身免疫、遺傳、碘攝入不足或過量等因素有關。可分類如下:

1)從性質上,可分為良性的和惡性;

2)從形態上,可以分為實性、囊性或囊實性的;

3)從功能上,可以是有高功能的(熱結節),也可以是正常功能的(溫結節),還可以是低功能的(冷結節);

4)從數量上,可以是單發的,也可以是多發的。

在過去,很多甲狀腺癌患者都是帶癌生存的,因此甲狀腺癌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症”。之所以現在甲狀腺癌的檢出率如此之高,與現代醫學影像學進步有關。

查出有甲狀腺結節的患者,需要做的是注意休息,避免疲勞,定期甲狀腺超聲查體,警惕變異增大。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就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