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曉雨
你們可能不知道,在德國農民是一個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一般的德國農民家庭大概會有1-2輛車,一棟獨門獨院的樓房,配備車庫或停車位,還會標配大小不一的花園。公開數據顯示,德國農民人均年收入超過30萬元,農民成了最愜意又高收入的職業之一。
這是為什麼呢?
德國農民的“豪宅”
農業自動化“黑科技”震驚世界
德國素以高端裝備業聞名,而要談德國的自動化,就有必要談談德國的農業。在德國,農業從業人員約佔總人口的2%,這2%的勞動力管理和維護全國總面積一半的農業用地,平均每個農民養活140人,80%以上的農產品能夠自給。這一串驚人的數字背後,是德國農業的高度機械化。
話不多說,先來感受一些它們的“黑科技”吧。在德國的農村,遍地都是蔬菜工廠。蔬菜從種植到收穫,就像是在工廠生產商品一樣。
在德國,胡蘿卜是這樣拔的
他們的割草機會避障
德國專門設有“德國農民協會”,協會下設有300多個地區性的組織,德國90%以上的農民都隸屬於該協會,協會向農民提供各種無償服務,從提供信息到維護農民的權益等,無所不包。畜牧業是德國大多數家庭農場重要的收入來源,德國每戶農民年人均收入約合人民幣31.5萬元。
儘管德國農民有40%收入來自政府直接補貼,但剔除政府補貼後,德國農民年均收入也將近20萬元。這個收入在中國可以媲美一個一線城市白領的年薪。不過德國農民也不是隨便能當的,需要通過農業教育,每人持證上崗。
在1950年,1個德國農民只能養活10個人,而現在1個農民可以養活140人。德國農民能年賺超30萬,但中國農民目前人均年收入才突破萬元不久。德國信息化、自動化帶動了農業產業升級,生產成本大大下降,人均效益大幅提升。
強大的裝備業支撐
作為一個國家的第一產業,農業的高度自動化必然靠強大的裝備業來支撐。德國的裝備到底有多強?
德國生產一輛豪車可以只需24分鐘
德國也擁有鐵路、公路全自動化鋪設機械
德國每年一度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被譽為世界工業發展的晴雨表。每年4月底來自全世界的頂尖科技產品都會匯聚於此,大量代表德國最高水平的工業成果也會在博覽會上亮相。
今年剛剛過去的漢諾威工博會上,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集團繼去年的倒咖啡機器人之後,今年又推出一款倒啤酒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在接到“倒啤酒”的指令之後,會拿起未開瓶的啤酒開蓋,會清洗杯子並雙手配合倒上啤酒。它還能夠感知啤酒瓶里啤酒的剩餘量。也會在倒好啤酒後,晃一下啤酒瓶。
“倒啤酒”機器人正在執行指令
我們不需要去神化德國製造,但確實需要思考,中國的製造業要向德國學習什麼?
中國最需要學習什麼?
2013年,德國政府首次在漢諾威工博會上提出“工業4.0”的概念,這對全球製造業有著重大影響,標誌著全球正在加快全面進入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智能經濟時代。
恰逢中國經濟換擋,中國也提出“中國製造2025”,但中國與德國的差距仍在,德國在談工業4.0或者數字化、自動化,但是中國當下需要補兩個缺口,既要完成自動化,又要解決信息化。
“中國製造2025”任重道遠
不過,我們的企業家也已經認識到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迫切性。因此我們看到,2013年之後,每年德國漢諾威工博會成了中國企業家心中的“耶路撒冷”,他們紛紛不辭萬里赴德取經。
中國製造也正在嘗試以“德國企業+中國資本”的雙贏方式牽手德國,共同迎接“智能製造”新時代。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發布的2016年外國投資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在德國投資項目數量達281個,連續三年成為在德國投資項目數量最多的國家。中資對德併購項目在去年達到了1707項,是2015年的4倍。
在2016年的中德併購中,美的以每股115歐元的價格收購庫卡的股份,該收購曾經轟動一時。該筆交易已經在今年1月完成全部交割,美的最終持有庫卡94.55%的股權。對於收購庫卡股份,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說,“我們要進入新的產業,不能老還做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們花了兩三年的時間準備,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終選定庫卡為對象。”
“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美的是否做不重要,但中國企業是一定會做的。”方洪波表示,“我舉個例子,中國家電產業十年前在全世界根本不算什麼,但是今天國內家電市場已經被國產品牌主導,並且中國家電已經開始走向海外,我相信任何產業,包括工業智能和機器人產業,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