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在批踢踢問起這件事,他寫下「罐頭塔通常都是飲料或啤酒居多,喪事結束時,都會拿去一大籃的橘色桶子,然後裡面放冰塊,把飲料丟進去冰,我都會拿來喝,其實還不錯,有人也愛喝嗎?」
多數網友認為東西本來就是要喝的,「不喝白不喝」、「那就是要給人喝的啊」、「腦袋有洞的才會怕」、「超級好喝的,又不用錢,洗乾淨一點就是了,會喝到金紙灰」、「喝啊!有舒跑、禦茶園等等,奇怪牌子的不要拿就好」,也有網友笑回「你阿嬤在你後面,他非常火」。
另有網友持不同看法,「有聽人說過那都是飲料工廠的NG貨」、「內行在這,最好別喝,因為大都是廉價工廠出產的」、「上次有人撿來喝了三罐,然後就送醫院了」,也有人覺得「太陽直曬的那面不要喝,容易變質」,網友也爆料「以前老家附近的雜貨店拿裡面飲料直接上架賣,實在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喪家都會把飲料塔送到這間雜貨店,看的我毛骨悚然……。」
臺灣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喪葬文化,除了最近被法國策展人認為是「一門被忽視的藝術」,放到巴黎博物館展覽的紙紮工藝之外,像是孝女白琴與樂隊花車、政要名人的各種輓聯,還有豪華的罐頭塔裝飾,都是臺灣喪葬文化的特色。
最近就有批踢踢網友表示很好奇,一座「罐頭塔」的要用上數十瓶罐頭和飲料,到葬禮結束時究竟去了哪裡?一般人會願意喝這些喪禮中使用的飲料嗎?究竟罐頭塔的來源和內容物是什麼,通常有以下幾種說法:
即期品、NG品
「遇過餅乾塔拆開來裡面的餅和包裝完全不一樣,比方盒子是喜年來,可是拆開裡面隻有一根點心棒」
「常常拿的都是二線廠 黏膠帶 撞凹」
「會有沒聽過的品牌或和大牌很像的山寨品」
基本款的罐頭塔,通常是用保麗龍板當底層,再放入飲料和罐頭,體積較大也比較體面。
免費的又有保庇,當然要拿
「超級好喝的 又不用錢 洗乾淨一點就是了」
「有些還在辦喪事就開來喝 空瓶再塞回去」
「不然你家拜拜完東西都丟掉嗎?不是差不多意思」
「以前真的很誇張 結束都要用麻布袋」
「小時候鄰居們拿著塑膠袋在旁邊虎視眈眈等喪家推出來,轉眼間隻剩保麗龍殘骸QQ」
「神明生日也有罐頭塔 不是喪禮才有」
多層豪華版的罐頭塔。
隨著時代的改變,越來越偷工減料?
「以前的罐頭塔是貨真價實的塔!真的用一個一個罐頭堆起來,堆一個人高大概要2-3箱,48罐以上,現在連罐頭塔都costdown,變成用保麗龍做的,隻有單面,一個塔2手都不到」
也有放入各種高階禮盒的客製化罐頭塔。
喝了要小心的理由其實是…
「太陽直曬的那面不要喝,容易變質」
「有不少是即期品 要注意一下儲存期限」
「看過父後七日嗎?罐頭塔被太陽曬到噴汁」
「本來OK喝,但這天氣在室外曬了一天真的是會變質」
關於罐頭塔的由來很多種說法,有學者認為罐頭塔最早在臺灣的喪葬場合出現,是主導臺灣鳳梨罐頭加工業的「鳳梨王」葉金塗。,在他去世時,大稻埕地區除了白幡、花牌之外,也擺滿了鳳梨罐頭堆成的罐頭塔,後來就成為臺灣人葬禮時常見的祭祀品。
仔細想想,其實罐頭塔真的是臺灣獨有的喪葬文化,也許下次會和紙紮技術一樣也出國展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