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揭秘:湘西蠱毒的傳聞是真的嗎?苗女令人膽寒的「情蠱」究竟是什麼東西?
揭秘:湘西苗女的「情蠱」究竟是什麼東西?
在民間,特別是在湘西一帶,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如果對苗女用情不專、始亂終棄,最後或許會被苗女下蠱毒而死。都說蠱術歹毒,實則不然,至少對於下 情蠱的苗女來講,如果你不招惹人家,人家自然不會對你出手。那麼究竟什麼是「情蠱」?蠱毒想必大家都知道,那是苗人特有的一種「巫術」,當然,現如今蠱術 已經逐漸沒落,反而是現在東南亞的降頭術比較出名,其實降頭術與蠱術也有淵源。當年清朝攻入苗疆時,部份蠱苗逃到了東南亞,之後才在那裡形成了降頭術。
在 以前,情蠱是用苗女的血加蠱煉成的,就是用自己的血來餵養蠱,而且要經歷十年才能得一情蠱,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蠱都能養成,也不是所有苗女都會去養蠱,因 為情蠱必須以命飼蠱,所以這種蠱世間罕見。養蠱的過程很艱辛,但下蠱卻是比較簡單。情蠱可以下在飯菜中,也可以下在服飾上,甚至日常用品上都可以。
現如今蠱術已經逐漸沒落,反而是現在東南亞的降頭術比較出名。
情蠱是蠱術中比較毒的一種,下情蠱之後,不僅對負心的男人是一種折磨,對下蠱的女方也不好受。據說當男女雙方確定戀愛關係後,說的露骨點就是發生性 關係後,一旦這男人再與其他女人發生關係就會暴斃而死,而下蠱的女人也會受到反噬,自然也活不成了。而且情蠱是專一蠱,只有下蠱的女人可以解,其他人是沒 有辦法解開的,即使是蠱毒高手。但其中也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下蠱的女人把情蠱解了,那麼她也不可以再有第二個男人,否則蠱毒仍然會反噬。
當然也有中了情蠱不會立即暴斃者,這類情蠱也不好受。據記載,中蠱後每月情蠱都會發作那麼一次,那種痛苦也許不是我們常人能夠感受的。蠱毒確實可怕,而且用命養成的情蠱尤其可怕。也有另一種說法,說是下了情蠱,兩人便可恩恩愛愛,白頭偕老。
情蠱是用苗女的血加蠱煉成的。
【那蠱到底是什麼?】
現代科學解釋,蠱其實是一種人為培養的「細菌」或「病毒」。但是有些現象又是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據一位小時候 在苗寨「中過蠱毒」的先生說:「我無法解釋這個現象,我到現在依然不明白什麼是蠱,但它絕對不是科學解釋中的『細菌』。我親眼見過的蠱物,就有蠍子、蜈 蚣、蝙蝠、蛇等等。」
湘西三大古迷-顧名思義 就是自古流傳下來 一直沒有破解的謎團。。趕屍-放蠱-辰州符
一、湘西三大古迷之——《湘西趕屍》
湘西既有譽滿全球的張家界,也有神秘莫測的趕屍。
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極有可能看到死屍走路,當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搖搖晃晃地走來一行屍體,屍體都披著寬大的黑色屍布。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手執銅鑼的活人,這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
其實,說是「趕屍匠」不如說是「領屍匠」,因為他是一面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面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的。他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 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 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
路上有「死屍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只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 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後面,是屍體停歇之處。趕屍匠趕著屍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屍店」,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面整齊 地倚墻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裡停上幾天幾夜。
湘西民間,自古就有趕屍這一行業,學這行業的,必須具備有兩個條件: 一膽子大,二是身體好。而且,必須拜師。趕屍匠從不亂收徒弟。學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屍匠必須面試。一般來講,要看滿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 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醜一點。
趕屍匠先讓應試者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後旋轉,接著突然停下,要你馬上分辨東西南 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因為你此時不分東西南北,就說明你夜晚趕屍分不出方向,不能趕屍。接著,趕屍匠要你找東西、挑擔子。因為屍體畢竟不是活人, 遇上較陡之高坡,屍體爬不上去。趕屍匠就得一個一個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後,還有一項面試,這就是趕屍匠將一片桐樹葉放在深山的墳山上,黑夜裡讓你一個人去 取回來,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你有勝任趕屍匠的膽量。這三關順利通過了,你便取得了當趕屍匠學徒的可能。
趕屍匠的家裡,跟一般 農民一樣,照樣「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只有接到趕屍業務時,他們才將自己裝束一番,前去趕屍。他們雖趕屍,卻忌諱趕屍這個名詞。因而,內行人請他們趕 屍,都說:「師傅,請你去走腳」或 「走一回腳」。趕屍匠若答應,他便拿出一張特製的黃紙,讓你將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別等等寫在這張黃紙 上,然後畫一張符,貼在這張黃紙上,最後將這張黃紙藏在自己身上。
趕屍匠的穿著也十分特別:他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係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腰包藏著一包符。
師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畫符,這種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黃紙上用硃筆畫上又像字又像畫的東西,途中遇到意外情況,便將這種奇特的符朝西掛在樹上或門上,有時也燒灰和水吞服。
同時徒弟必須學會三十六種功,才能去趕屍。第一件功,便是死屍「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停走自 如,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能轉彎。另外,還有「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等。「啞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見著屍體不叫。因死屍怕狗 叫,狗一叫,死屍會驚倒,特別是狗來咬時,死屍沒有反抗能力。死屍會被咬得體無完膚。最後一種功是「還魂功」,還魂功越好,死屍的魂還得越多,趕起屍來便 特別輕鬆自如。這種「還魂功」,實際上是用一種湘西特產的草藥撒在屍體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奇特的行業,只有在湘南西 部才行得通。因為,一、只有湘西有「死屍客店」。二、只有湘西群眾聞見趕屍匠的小陰鑼,知道迥避。三、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路一般都穿村而過,他們當然 不會準死屍入村。四、湘西人聞見陰鑼聲,便會主動將家中的狗關起來,否則,狗一齣來,便會將死屍咬爛。因而,這種十分奇特的趕屍行業,只有湘西才 有。
死屍怎麼會被活人趕著走,很多科學家在進行研究。各說不一。說不定有一天,會使這一常人難以理解的奇特行業和現象,得到應有的科學解釋。
廣告
湘西趕屍術之秘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道路崎嶇難行,人們客死它鄉,運柩甚為困難,就只好延請術士用 禁咒發,趕屍而行,使其歸回家鄉安葬入土.擅長趕屍術的方士,就是使用符咒方法,使死人的屍體不論起立,行走或休息都聽其指揮.趕屍時是由一個法師在前引 導,通常一次趕屍體有三具五具甚至七,八具之多,無論屍體的多少,都是列隊行走,聽從法師一人驅趕,晝伏夜行,以防撞及生人.行走時,前由一人 旗鳴鑼開 道,避免撞及生人.每敲鑼一響,每具屍體向前跳行一步,這種行走之法,就稱之為趕屍術.因為我國西南地區崇山峻嶺,大山萬裡,此法盛行於我國湘西地域,所 以稱之為:湘西趕屍術.
趕屍人完全晝伏夜行,頭上戴著高高的氈帽,或者將頭用布完全矇住,決不可以見天,見天則法術必然失靈,這可能是因為在白天陰消陽長,靈氣不足,無法充分施展符咒的作用,天氣不好時他們也一般停留在旅店,山廟等地,等候天氣好轉再行走.
當屍體在一個以上時,術者就用稻草繩把他們一個一個地連接起來,每個屍體間距約七八尺左右.屍體之所以能跑動,完全是*屍體臉上所貼的黃紙符發揮作用. 所以到達一個地方停留休息,法師就會立即把他們臉上的符紙除揭下來,否則他們會自己蹦跳而逃走.趕屍術的奧秘全在於這張吸魂符,也就是通過這張吸魂符將孤 魂野鬼的資訊拘來,附於屍體上,而法師手中拿著招魂幡上面書著引魂符,這是用來引導屍體行走方向的,所以每當法師手中的鑼每敲一響,屍體則前行一步.如此 完成晝伏夜行的旅程.
湘西的趕屍,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
據有趕屍奇俗的湘西沅 陵、瀘溪、辰奚、敘浦四縣人士說:趕屍是不給人看的,趕屍是晝伏夜行的,三更半夜誰敢出去看會走的死人呢?不過,據在四縣開旅店的人說:死人決不是用人背 著走,確是死人自己象麻雀似的跳著走,因為趕屍的要住旅店,所以他們比較清楚,確是三五具屍體只有一個人趕。
據當地人一致的說法: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
論其實際形式,說「趕」屍不如說「領」,因為這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繫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
夜裡行走時,屍體都帶著高筒氈帽,額上壓著幾張畫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做著趕屍者生意的旅店,一年到頭不關大門,白天是當然不關的,夜裡也不關。其用意有二:
那兩扇大門後面就是屍體的休止之所,在黎明前到達,入夜後離去,屍體都在門後倚墻而立,天氣不好不能走時,可能停留幾晝夜。
這種旅店的大門,除了過路的趕屍法師以外,是沒任何人移動它的,由於對屍體的恐怖,無形中這門後面成了極神秘、恐怖的禁區,連旅店裡的工作人員,也沒人探頭去張望一下,即使明知那裡沒有什麼屍體,也沒有人想看神秘的門後邊。
屍體來去是在入夜以後和黎明以前,其實都是夜間,為便於屍體出入,所以不必關門。關門不外防盜,這種旅店不會遭遇失竊,小偷不敢光顧,即使大膽去偷,也偷不到什麼。
據說,屍體之所以能跳動,全*臉上的黃紙畫符,所以到個地方停下來,法師立刻就把他們臉上的紙符除下來,否則他們會自己跳出來。
廣告
抗戰期間,重慶打銅街一個住家屋簷下,在門框上還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代辦運屍還湘」
聽說過「趕屍」這回事的人,看了那張紙條,已知道是趕屍的了,因為他說明瞭「還湘」,若非趕屍,其營業範圍絕不會只限於湖南,同時也不會寫明「運屍」那麼恐怖,「運柩」豈不較為文雅些嗎?
這位「代辦運屍還湘」的人,是個六十歲的老頭,據他說,趕屍的情形,確實如上所說,一點兒都不假,何時何人所創他不清楚,這一怪誕方法,跟「奇門遁甲」有密切關係。
他還說:這件事外人難得一見,並不是他們不給人家看,而是沒人敢看。
他說:這一行業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難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問題。第二、夜行人不知聞鑼趨避,反而來看熱鬧,非嚇死人不可。第三、許多鄉村,村外沒有道 路,勢必經村中,大多數地方是不準屍體入村的,何況是跳跳蹦蹦的活屍呢?同時沿路的居民不懂這一情況,沒辦法要求他們合作—─聽見鑼聲就把狗關起來,因為 屍體是怕狗的,狗咬住屍體衣服一拉一扯,屍體非倒不可,一隻狗還容易對付,來上一群,把屍體的衣服甚皮肉咬得亂七八糟。連趕屍的都給咬傷,事情就嚴重了, 但在湘西沒有這些困難。
為什麼會有「趕屍」的營生呢?因為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方貧瘠,窮人多赴川東或黔東地區,作小販、採 藥或狩獵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嶺,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經常流行,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漢人,沒一個 是有錢人,而漢人在傳統上,運屍還鄉埋葬的觀念深,但是,在那上千裡或數百裡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於是有人就創行了這一奇怪 的經濟辦法運屍回鄉。
一個人可以趕幾個屍體,開銷自然也小到不可再小了。
至於防腐,據說,凡是用這方法運的屍體,自起運到目的地,都不會腐化,不過在起運前就已腐化的,就沒法起運了。
湘西趕屍,也許是一種神秘的巫術,也許是愚弄人的一種迷信,也許只是為了騙取錢財的把戲,也許僅僅是一種聳人聽聞的傳聞?是耶非耶,盼讀者明辨。
趕屍的起源
著名苗族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一篇文章裡寫道: 「經過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
說起趕屍的起源,民間有書記載道: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公公)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撕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 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 「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裡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回歸故裡如何?」阿普軍管 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在後面督催。」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 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呼喊: 「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 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徬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 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裡……。因是阿普軍師所「司」(實施、操作意)之法術讓大家脫的險,大家自此又把 他叫「老司」;又由於阿普老司最後所用的禦敵之實乃「霧術」,而「霧」 筆畫太多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其實,這巫字也是個象形文字:上 面一橫代表天或者霧,下邊一橫則代表地,而中間的那一豎就表示「符節」了;豎的兩邊各有一個人字,右邊那個代表阿普蚩尤,左邊那個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 兩個人聯合起來才能作巫術。
趕屍的條件
據有關文獻記載,湘西趕屍有 「三趕,三不趕」之說。
凡被砍頭的(須將其身首縫合在一起)、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理由是,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可用法術將其魂魄勾來,以符咒鎮於各自屍體之內,再用法術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地返回故裡。
凡病死的、投河吊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法術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裡喚回來;而投河吊頸 者的魂魄是 「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豈不影響舊魂靈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屬罪孽深重之 人,而大火燒死的往往皮肉不全,這兩類屍同樣不能趕。
廣告
趕屍的範圍
趕屍原本只趕死在戰場上的屍,發展到後來,老司也幫那些被官府冤枉殺死的人趕屍回鄉。
「辰州符」趕屍的地域範圍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過洞庭湖,向東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雲南和貴州。傳說,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再遠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趕不動那些僵屍了。
趕屍的方法
清朝以前每年秋分之後,各州府縣衙門都奉刑部的批文處決死牢裡的死囚。本地的死囚處決後自有其家屬收屍埋葬,而欲將被處決的客籍死囚搬運回故裡,通常一 具屍首需要請四人抬運,花費較大,而請老司趕屍返鄉則相對費用少,並且可以保證中途不腐不臭,而被抬之屍一天以後就可能腐爛。
一般臨刑的前一天,客籍死囚的親屬和同鄉甚至是那些好做善事的善人,都會湊一些銀子給他們請來的老司(慣例是各著青衣和紅衣的兩位),買好一應物品。行刑當天,二位老司及助手以及幫忙的人都要在法場外等候。午三刻,刀斧手手起刀落,死囚人頭落地。
一等到監斬官離開法場,紅衣老司即行法事念咒語,助手幫忙將被斬的客籍死囚身首縫合在一起,在由青衣老司將辰砂(最好的硃砂)置於死者的腦門心、背膛 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心、腳掌心等七處,每處以一道神符壓住,再用五色布條綁緊。相傳,此七處是七竅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為了留住死者的七 魄。
之後,還要將一些硃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緊。相傳,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這樣做可將其留在死者體內。
最後,還要在死者頸項上敷滿辰砂並貼上神符,用五色布條紮緊;再給死者戴上粽葉鬥笠(封面而戴)。諸事辦妥,紅衣老司念畢咒語,大喝一聲 「起!」客籍死屍便會應聲站起……
又傳,自從苗族的七宗七族自大江大湖遷來濮地的崇山峻嶺之後,他們失落了 「五裡大霧」的法術,卻創造了煉丹砂的技法。一般說來,老司趕屍除須用祖傳的 「神符」外,也萬萬少不了丹砂。這丹砂以辰州出產的最好,因而也叫辰砂。而那趕屍之術,原叫 「辰州辰砂神符法術」,只因名稱太長不好念,就簡單地叫成了 「辰州符」。
趕屍的民俗意義
關於古代趕屍,民間書中卻有多處記載,而在地區性的傳說中則更普遍。
湘西古來盛產硃砂,硃砂又具有多種藥理功能。湘西現今的喪葬習俗中仍有沿用硃砂的習慣:死者入棺前,需以硃砂點其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 心、腳板心等七竅連同耳、鼻、口諸處,以圖封其七魄三魂。為死者挖好墳墓後,還要以硃砂撒在底部,意為鎮 「老屋場」。
當今不少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發明兵器、刑法、巫術的民族;其中趕屍作為一種民俗事項,是巫術的一部分。我們研究趕屍,對於從中了解苗族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應該說具有多重學術價值。
二、湘西三大古迷之——《放蠱》
放蠱也稱「放草鬼」,它同趕屍、辰州符一道,並稱為湘西三大古謎。
廣告
蠱是一種化驗無毒的毒粉。
所謂放蠱,就是將一種特製的藥粉投入食物之中,使誤食的人吃後心智迷亂,受到投藥者的控制。這種藥粉的製作方法,千奇百怪,沒有固定的配方,通常都是家傳,有多少個草鬼婆(放蠱者的俗稱),就有多少種蠱藥。
雖然蠱藥製作方法各異,但其主要成粉卻大同小異。《鳳凰縣誌》記載鳳凰的草鬼婆製作蠱藥的主要成粉是蛇、蜈蚣、螞蟻、蟾 蜍等。草鬼婆將這些毒物收齊後露幹,研成粉,用罐子裝了,在山麓之間藏匿一段時間後便成了蠱藥。而《懷化大辭典》稱靖州、晃州等地的造蠱者,是取蛇、蠍、 蜈蚣、蟑螂、蜘蛛等藏於罐內,日曬雨露,使其自相吞食,獨存者曰蠱。造蠱者將蠱曬乾研粉,便成為蠱粉。誤食蠱毒的人,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短則數日,長則經 年會心腹絞痛而死。雖然蠱的毒性劇烈,但毒性卻難以化驗出來。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大湘西群眾要求消滅蠱毒的呼聲很高,各縣、州政府為此對民間蠱藥進行過大 面積收繳,並將草鬼集中組織學習教育。《瀘溪縣誌》記載說1962年,縣公安局將從民間收繳的一些據說是蠱藥的藥品,送到北京有關部門化驗。化驗結論是: 「經化驗無毒,不必訛傳。」雖然國家醫療部門否定了蠱毒,現代醫療設備也無法查出中蠱者身體到底是哪種功能受到破壞,無法證實蠱毒的存在,但湘西卻不時傳 出有人中蠱的事情,大家對蠱毒,寧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知情者外出一般都不輕意吃別人的食物,防的就是不小心中了蠱毒。
蠱是苗家婦女捍衛家庭和愛情的特有武器。
並不是所有的湘西人都會放蠱。放蠱的技術,主要掌握在湘西苗族婦女手中。放蠱不同於其他傳子不傳女的秘技,相反是只傳女而不傳子。沅陵縣民委副主任老向 的母親,是清水坪苗族鄉有名的婦科草醫,據說對苗家蠱術及用藥,頗有研究。老向後來發表的文章說,1967年,他70歲的母親曾給他透露,苗家女孩,長到 十七、八歲時,她們的母親,為了教會女兒懂得一點防身的本領,不受別人欺負,就會秘傳女兒制蠱、放蠱的知識。學會了放蠱的苗家女,用之害人的極為鮮見,主 要都是利用蠱毒來捍衛自己的家庭和愛情。湘西的蠱毒名稱繁多,依製作的主要成份,大致有蜈蚣蠱、蜥蜴蠱、蟑螂蠱等,但用於實際生活,主要可分為三類,分別 是情蠱、怕蠱、恨蠱。這三種蠱,都是湘西女子獨佔愛情,維護家庭穩定的法寶。
情蠱是女子為得到自己喜歡而又難以得到的男人所 下的一種蠱,中了情蠱的男人,往往會身不由己地被情所惑,寧肯捨棄已有的幸福,義無反顧地移情於放蠱的人。據說五十年代中期,沅陵棋坪鄉有個姓石的小夥 子,與一個叫小妹的苗家姑娘結婚,後來兩人因過不攏就離了婚。沒過多久,小夥子與一個叫翠翠的姑娘結了婚。小妹聽到這個消息後,心裡又悔又恨,決心把小夥 子從翠翠手裡奪回來。於是想方設法,找到一個機會,用桐葉舀了一點涼水,暗中下了情蠱,給小夥子喝了。小夥子自打喝了這一葉涼水後,心裡就老是放不下小 妹。雖然翠翠對他千般依,百般順,他總是無可奈何地時常偷偷去和小妹幽會。翠翠知道他是中了小妹的情蠱,曾背著他去哭求小妹收蠱,小妹不肯,翠翠無法,只 好離開小夥子,讓他又回到小妹的身邊。
怕蠱又俗稱怕藥。在湘西,丈夫害怕妻子、媳婦害怕婆婆的現象比較普遍。有人解釋說,這 都是中了怕蠱的原因。我曾有家鄰居,男的是屠夫,女的是紡織工人,他們有兩個女兒。男的大概是嫌棄老婆不生兒子,經常到外面與別的女人住在一起,有時一連 幾天甚至半個月也不回家。即使偶爾回一趟家,對老婆也是非打即罵,還曾逼著老婆簽字離婚。老婆忍無可忍,就將怕藥悄悄放入了男人的茶缸子裡。說來也怪,打 那以後,男人雖然還是經常在外過夜,但打老婆的事卻是很少發生了。人也蔫了很多,明顯沒有了往日的剽悍氣。恐怕是因為怕蠱容易使男人陽剛,所以不是萬不得 已,湘西女子不對男人下這種蠱。即便萬不得已而下,在藥量上也是微乎其微,只要使男人對自己有那麼一點懼怕的感覺就夠了,沒有哪個女人願意自己的男人蔫頭 土腦,缺乏男子漢氣質。據說這種蠱藥,多是婆婆下給媳婦,妻子下給丈夫。其中種種說法,也不知有幾分可以相信。
三種蠱藥中, 數恨蠱最為可怕。這種蠱,一般是在丈夫被別的女人搶去的情況下,妻子萬般無奈而對丈夫放的一種蠱。目的是迫使丈夫回心轉意。湘西老輩人講,中了恨蠱,尚不 迷途知返,十有八九難逃一死。恨蠱實際上是一種慢性毒藥,在人體內潛伏期較長,一般都是半年後見效呈現中蠱症狀,長的則要兩三年才有所反映,時間長短,主 要由放蠱人決斷。沅陵烏宿鄉的一個村裡,早些年有個張瓦匠,在外做瓦時,與別的女人好上了,過年也不回家。他妻子李氏知道他在外面沾花惹草,很難過。有一 年臘月三十,李氏背著娃兒到山外尋到了丈夫,正撞上他與那個女人在瓦棚裡戲鬧,她很傷心,勸丈夫別燒瓦了,隨她回村去。男人不肯。她無奈之下,心一狠,就 悄悄地在男人的酒裡下了恨蠱。臨別時,她一再暗示男人說:「有病痛就早點回村來,三妹她爹是百病包醫的郎中。」不知張瓦匠是不懂妻子的暗示,還是死了心不 願再回到自己那個窮村子。到第三年頭上,終於在莫名其妙的病痛折磨下死了。
草鬼婆不將蠱放出就要禍及自身。
會放蠱的婦女,湘西習慣將她們稱為草鬼婆。因為對蠱毒的恐懼,草鬼婆往往遭到人們的歧視,大家對她們又怕又恨,因此都敬而遠之。因為這個緣故,草鬼婆的 身份一般都很保秘,輕意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會放蠱。雖然草鬼婆很注意保秘自己的身份,但由於她們練習制蠱、放蠱,會引起某些生理上的變化,人們依據這些特 徵,有時還是可以將她們辯認出來。草鬼婆一旦學會了放蠱,那麼每隔一段時間,她就必須找人放一次,否則蠱毒就會在她體內發作,給她造成極大的痛苦甚至死 亡。因此,在需要放蠱而又無外人可下手時,自己的親人便成了放蠱的對象。放蠱的手段千姿百態,令人防不勝防。通常是草鬼婆將蠱藥粉藏於指甲內,趁給人端茶 遞水或夾菜敬酒之間,神不知鬼不覺地彈入杯盞之中。湘西農村有的村幹部,因為自己的母親或外祖母系草鬼婆,鄉幹部到家中後,他們就會主動將母親或外祖母另 置一室,不允許她出來幫忙做茶飯,擔心放蠱傷害鄉幹部。而鄉幹部在前往容易中蠱的村寨時,也經常自備飲水,村民對此也不以為怪。
解蠱藥通常暗地來自放蠱人。
中了蠱要及時化解,否則對身體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危害。中蠱的症狀通常是人黃無力,眼神渙散,毛髮脫落,然而醫院卻難以查出有病。所以中蠱在醫院是無法治 愈的,需要找放蠱的人援手才能相救。並不是所有的草鬼婆都能解蠱。解蠱藥也與蠱藥一樣,多種多樣,通常是一蠱一解藥,往往一種蠱的解藥,只有放這種蠱的草 鬼婆才掌握。是草鬼婆給人放了蠱,她決不敢說這蠱是她放的,而明目張膽地來給你解藥。這時,她往往會暗示你說,你中的蠱,可以去找某某人化解。而在此前, 她又會通過串門攀談,將解蠱的法子暗示給某某人。因此當中蠱者求到某某門下,自然就可得到對症的解藥。蠱毒為什麼如此多種多樣,它又是怎樣躲過現代醫療設 備和科技手段檢測的,真是一個難解的謎。但願它僅僅是作為一種傳說存在,而不是真有其事。
三、湘西三大古迷之——《辰州符》
距今五萬多年前,五溪地區的巫儺文化,要比中原地區發達,其中心地區便是辰州(今湖南沅陵)。辰州,原為獠人,濮人祖居地,後為夜郎國治地。這裡的巫師 們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巫術和法術,使巫文化產生了質的變化。為了使威力無邊的巫術和法術在巫師離開後仍具法力,巫師們便通過「符」,使其產生長期效 力。「符」是一種威力巨大的固定法術。因為「符」是辰州地區的巫師們首創,故名「辰州符」。使用「符」的同時,一般都要念動「咒語」,「咒語」和「辰州 符」一樣,也是遠古時代巫師們發明的一種威力巨大,具有震懾力的法術。但「符」與「咒語」一般用途有別。「符」被道教採用後,便成了道教的一寶。
「辰州符」又稱「靈符」,「神符」,「桃符」。「符」的主要作用是「保護」,「鎮守」,驅逐或鎮壓邪惡勢力之用。
「符」的用途極廣,巫師們作法的各個場面,幾乎都離不開「符」。
廣告
「符」在民間平常使用的人和事很多,如在家禽,家畜的飼養場地貼符,能確保六畜興旺;在作水稻秧田和蔬菜苗地貼「符」,能確保種子不爛,出苗粗壯,蟲鳥 不侵,五穀豐登;興修橋梁貼「符」,能確保過往行人安全;狩獵場地貼符,能確保野獸不亂跑,滿載而歸;生產工地貼「符」,能確保妖魔鬼怪不作亂,生產安全 等等。
「符」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用香或燃燒的紙錢畫在空中,水中,碗中的「符」;有用筷子或利劍,畫在酒盃裡或雞血 碗中的「符」;有畫在地上;刻在木板上;雕在岩石上「符」;有畫在紙上或十字路口的;也有雕刻成版,批量印刷的「紙符」,隨意貼在想要粘貼的地方;總之, 在辰州的傳統裡,保護萬物要「符」,辦好萬事要「符」,「符」是萬靈的法術。有的巫師有專用的「符」,世代相襲,秘不外傳。一般簡單的「符」,民間年長 者,大多會畫會用。在辰州,關於「符」的神奇妙用的故事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