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58年的傳奇老糖友對這個治療方案服了!

原創 糖尿病同伴 2017-09-06 21:31

哈哈,即使您這樣認為,我還是要把它寫出來,因為這樣的傳奇老糖,不是每位糖尿病醫生都會遇到。

本文主要包括:

傳奇老糖有啥傳奇?

為啥服了我?

傳奇的老糖----郭淑敏

郭阿姨,今年77歲了,這是年齡。而堪稱傳奇的是她58年病程。

兒童時代,營養不好,抵抗力差,就經常發燒,直到1957年切除了扁桃體才略顯康健,不再隔三兩頭的跑去醫院。

但是,好時不長。

那還是1959年的事。

她的雙胞胎姐姐在這一年被診斷了糖尿病,協和醫院的池芝盛教授首先進入到這個家族的視野。

同年,郭阿姨也因為噁心嘔吐,被家人送到“北大第六醫院”,醫生告訴她,您也是糖尿病了,被轉到協和醫院,第一位接待她的也是池芝盛教授。那一年,她和姐姐都是19歲。

活潑好動的郭阿姨,在那個年齡,也是有些性格的。能吃能喝算什麼病?吃藥D860或優降糖(那個時候就是這樣子)也是經常忘記或者故意不吃。池芝盛教授在發病的半年裡曾3次到家勸說她和她的母親,要高度關注這姐兒倆。

半年後,她被正式告知,必須使用胰島素了。

那個年代,胰島素是緊缺貨,經常有“斷頓”的時候。池芝盛、施曼珠等老教授就曾多次和藥房主任“打架”,您必須找到胰島素!

郭阿姨也算幸運,很多大牌教授都被她熬到了退休,甚至去世。

先後為郭阿姨診治過糖尿病的這些“大腕”專家有池芝盛、潘孝仁、施曼珠、錢榮立、高燕明、高妍、郭曉慧、賈培紅等,還有我(嘿嘿)

胰島素也從最早的動物胰島素更換到人胰島素,直到用上了胰島素類似物,三代胰島素的更新,她都趕上了。

伴隨郭阿姨58年的健康問題,還不是單純的糖尿病:

1974年,34歲的她就因為出血而切除了子宮;1990年,因為嚴重的腹瀉(一天最多腹瀉38次,根本出不了廁所),切除了結腸、十二指腸。就不糾結是什麼病了,用郭阿姨的話說是“切了十二指腸一米,結腸一尺”;--------這些都是動刀子的。

還有很多不動刀子的:1989年,被診斷了高血壓病,開始常年吃藥;2006年出現了“腦梗”,現在還有口眼歪斜的後遺症;2012年,又因為心梗植了2個支架。

這58年了,發生的酮症酸中毒就幾十次了,但是都沒有進展到昏迷的地步;低血糖也發生了上百次,最低的一次是1.8mmol/L。

老伴喂糖水也成了熟練活。

看過我“講糖”文章的人,應該知道糖尿病併發症有急慢之分,還有微血管併發症和大血管併發症之別。大血管併發症的相關因素中,血壓、血脂等因素都要重於一般的高血糖,而微血管併發症與血糖更加相關。

58年的老糖,微血管併發症怎樣呢?

這次住院檢查,眼底、腎臟病變,都很輕微。您奇怪嗎?

用陸菊明教授的話就是:遺傳因素不可低估啊。

您或許會問,微血管併發症輕微,是不是血糖控制非常好啊?

哪能呢?本次住院糖化血紅蛋白是9%,那麼多次的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也說明了郭阿姨血糖控制的“不理想”。

堪稱傳奇!

郭阿姨抗糖58年,有幾個方面還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學習的地方:

郭阿姨心態樂觀;

飲食清淡,油鹽都非常少。郭阿姨說,水煮白菜也挺好吃。

堅持運動。郭阿姨每天堅持1-2小時的走路。腦血栓後,一根拐杖就成了隨手的傢伙。買菜、做飯還都是她一個人來。郭阿姨告訴我說,“我姐姐11年前就去世了,她就是又饞又懶,吃得多,活動少,我比她強。”

和諧的家庭氛圍也很重要。我問她老伴幫您打針嗎?郭阿姨說,“我不用他,我也看得見。吃完飯都是他幫著收拾,他都八十多了”。

不斷學習的精神。

堅持監測血糖和記錄。郭阿姨告訴我,她每年都有一個大本子,用來記錄血糖。

(郭阿姨學習和記錄血糖的本子)

------------------------

這是我目前見到的病程最長的糖尿病人了。

記得以前看書,曾介紹一位糖尿病帶病生存73年的,還看到說胰島素生產廠家禮來公司曾設置獎項,獎勵使用胰島素50年的病人。當時心想,糖尿病能活到50年後,不可想像。

今天,這個奇蹟就在我的眼前。

我成了她現在的大夫。

(陳剛大夫、郭阿姨、李芳護士長)

--------------------------

郭阿姨咋跑大到瑞京----這麼一家專科醫院來看病啦?

北京發展就是快,孩子買的房離我們醫院很近。老人平時都是在社區買葯。這兩次社區的醫生不給開了,說您的病太重,要到醫院認真看看:

郭阿姨的胰島素打到了一天118單位。(她“牢記”著大專家們的“囑託”:血糖大於16,就多打4個單位)但是她的血糖仍然居高不下,最高達到23mmol/L,前幾天居然在不吃飯的情況下,自己打了54單位的胰島素(可怕嗎?)。

郭阿姨還說,有一次沒力氣的厲害,醫生說是心率太低了,40多次,要讓去安起搏器,不給開藥。

大醫院去多了,瑞京離家很近,又是專科醫院,曾經診治多年的賈培紅教授也在這裡值診,抱著試試的態度,就被孩子送來了。

(郭阿姨說:大專家號不好掛,賈培紅1979年畢業後就成了她經常光顧的醫生,現在,她的號也不好掛了。)

---------------------------

接診的文大夫和我一起認真的為老人做了檢查。

老人對同屋的病友說,這家醫院還不錯,現在看病,很少有醫生這麼認真檢查身體啦!

我必須這麼做!

不是大腕,勝似大腕,哈哈......

我告訴郭阿姨,您的血糖不用控制太低,58年不平穩血糖的病程,而微血管併發症也不是很重,血糖控制首先以預防低血糖和嚴重高血糖為主,餐前血糖8--12mmol/L就可以,不建議必須降到6mmol/L以下了。餐後血糖14--16也是可以接受的。個人感覺,不發生低血糖,也不出現嚴重高血糖而引發的酮症或高滲狀態,那個血糖對老人家健康而言應該是極其微小的。

我仔細詢問了老人的飲食、運動等生活問題,也觀看了她詳細的血糖記錄,摸了摸有很多“結節”的腹部,基本上就知道了她血糖“脆”的原因。

我告訴文大夫,胰島素必須減量!

我告訴她,您血糖波動最大的原因是胰島素吸收問題。同等劑量的胰島素,血糖有20多,也有6左右,絕對不是劑量不足或超量的問題。

我告訴護士,胰島素注射要避開她經常注射的腹部和大腿,可以在腰背部注射。只要是皮下脂肪層就行。雖然不同部位對胰島素吸收有一定影響,但要遠遠小於注射到增生的結節上。

我看到了老人眼中的懷疑,雖然郭阿姨並沒有太過表露出來,反對我的治療建議。

她或許已經被我細緻的問診和檢查所感動,也或許對我對病情的分析有些認同,也或許出自對“專科醫院”的信任......

當天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優泌樂20單位!而她平時都是32單位左右。

餐前血糖15.3mmol/L,餐後血糖4.7mmol/L,吃兩塊餅乾,睡前血糖7.3mmol/L。

後面的血糖咋升高了?

她晚上發現錢包找不到了。後來知道,門診人員撿到了,要等到明天了。老太太或許有些著急吧。

完整的第二天監測,堅定了我的信心。

今天,餐前胰島素繼續減量到18單位。剛測完的晚餐後血糖,9.3mmol/L,漂亮極啦!

我都為陳剛大夫的英明決策拍手叫好!

今天,郭阿姨向我倒出了當時的恐懼:

打32單位都不降,20單位能行嗎?

我告訴她:見到高血糖就讓加量是有問題的,要先找原因。

並且我還告訴她一句話:出院後,您只有減量的權利,沒有加量的權利,血糖高了,要找大夫。

她告訴我,這種說法她還是第一次聽到。

她應該服了我。

但是,我還是不放心,告訴夜班護士,睡前血糖如果偏低的話,要告訴阿姨加些餐。

您可以再看我的文章:醫患結合。我雖然不是大腕,但是,我會很用心,剩下的就是您的行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