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時期間跟朋友聚餐,其中一個朋友說他要投給A候選人,我很好奇他選擇背後的理由,就問他「為什麼你要投給那個人呢?」
我純粹是想要了解我朋友對政治的看法,但是另外一個台灣朋友卻責怪我說「岱思,你為什麼要挑戰他?」
我心裡冒出來一個疑問「我只問了個『為什麼』怎麼會被詮釋成挑戰呢?」
太太很為難的說「因為你一天到晚問這種問題,他們會感覺你在挑戰他們,而不是出於好奇心。」
職場上也會常常出現類似的情況,特別是資深的主管不喜歡下屬問太多問題,不鼓勵年輕人提出自己對於工作方面的見解,好像覺得一個問題或意見太多的下屬,是個麻煩人物。
我也跟我的同學及同事聊了這個現象,年紀比較大一點的同學說「在台灣,尤其是家人之間比較不會問為什麼,長輩提出要求,晚輩接受就好,不要多問,要不然長輩們會覺得這樣很失禮喔」。
但是,對我而言,「為什麼」是我最表示尊敬的一句話,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問句。
當我問「為什麼」,表示我覺得對方的說法很有趣,但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完全的理解,所以想要進一步地了解為什麼這個人會這樣想,也希望自己可以從這個新想法當中學到東西。在我看來,「為什麼」這個問句背後隱含了一個正面的判斷,表示我有興趣進一步理解一個人或是一種想法,也意味著我願意花時間、腦力去與人討論跟學習新知。
從這個角度想,被問「為什麼」的人難道不應該覺得很受重視嗎?怎麼會是失禮呢?要是我覺得對方的想法不夠有趣,不想要了解,也不覺得跟對方討論會帶來進步,這才是令人氣餒吧?
對我而言,「為什麼」是認識與改善世界最有用的工具,「為什麼」是讓我問出對的問題,進而擴大我對世界的理解,也讓我感覺到我的不足。
在學習某一個東西的時候,別人的教學可以幫你打好知識的基礎,教你基本的概念,但是如果真的要深入了解某件事,還是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透過自我實踐增加了解。但是在摸索的過程中,一定會碰到不太清楚的地方,如果自己的長輩、老師或上司都不接受被問為什麼,那晚輩們要如何進步呢?
當然,主動提問不是唯一的學習方法,被別人詢問也是個讓自己進步的好機會,當別人問你為什麼的時候,正是你進一步釐清自己論述內容的好機會,別人聽不懂你的說法,通常不是因為他們腦袋不夠清楚,而是自己的想法還不夠成熟。
因此,「為什麼」不應該被詮釋成一個挑戰,而是一個充滿尊重以及好奇心的問句,也是讓我們了解與判斷事情的好工具,改善社會、政治與經濟、加強創新都是從這個簡單的問句開始。
這麼重要的一個詞,在填鴨教育卻常常被忽略,在階級觀念重的工作環境也容易被刻意忽視,豈不可惜?
如果在家庭中,小孩子也不被鼓勵自信地問出「為什麼」,更難想像以後孩子長大了、進入職場後,會變成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隨時想要進步的大人。也許改變大環境不是一件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事,但我覺得家庭是教育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我們一天到晚抱怨台灣教育環境不好時,為什麼不從自身做起,給小孩一個可以自由自在地問「為什麼」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