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晚上ReC 終於是播完了全22 話的內容迎來了大完結,除了行踪不明的真鑑和小米親外,其他出現在現實世界的角色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在事件結束後創作者以及他們的作品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小米親送走了所有角色結果來了一句「我回不去」也是相當有笑點。ReC 這部評價毀譽參半的原創動畫就此落下帷幕。而在動畫完結後公開的監督青木英採訪中,青木英說明了製作這部動畫時各種幕後故事,還有自己對ReC 這部作品以及角色的感想。對於一群創作者設置的伏筆和角色全部輸給軍服姬,青木英解釋這是「努力未必就會有結果」的象徵描寫,而對於創作本身青木英認為,創作者覺得自己作品有趣,但觀眾不認可的話,創作者不能把責任轉移給觀眾。

ReC 的整體構造是創作作品的隱喻,青木英覺得廣江禮威的原案很有趣所以就想要做ReC 的動畫,最初讀到的故事與現在在網絡上公開的ReC Nake 劇本幾乎是相同的,當時看到的劇本中還有廣江禮威老師不斷試錯的部分,而變成動畫的劇本則是必須調整一些內容的順序,提出一些動畫劇本需要追加和刪除的內容,以此為基礎協商製作動畫劇本。在廣江禮威的故事原案中就幾乎已經完成了對角色的設定,所以青木英方面對角色方面的提案不是很多,就是更換劇情順序、追加新劇情之類的意見,還有就是有專人以原案故事為基礎創作隱藏設定,例如創造鹿屋瑠偉所屬的動畫《無限神機monomagia》的各話標題,還有這部實際上不存在的劇中劇動畫的STAFF 編成

青木英承認ReC這部動畫確實有著超小說(Metafiction)的構造,但製作團隊並不是想做一部超小說類型的作品,要說的話ReC的故事構造接近於模擬類作品,被創作者描繪的角色來到了我們的現實世界,他們對於這個世界有什麼感想,會有什麼行動,特別是前半段的劇情主題就是這個,作為總集篇的第13話,是有一些超小說的梗,除此之外就是以讓觀眾享受純粹的角色故事就好的想法製作這部動畫。

雖然最近青木英接到的動作類動畫工作委託很多,但是故事的基本還是角色,是通過動作戲來刻畫角色,自己的興趣在於角色的故事,從物語世界到描寫角色的作品之前也有,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的主角都是現實中的人類,而出現的角色則完全是敘事客體,但是ReC 的視角正好相反,從主人公的角度來看是客體的角色們,卻有著自主性自己採取相關的行動,作品重點描寫了來到了這個實際世界的角色們的驚訝,以角色的視角再發現自己所生存的這個世界覺得很有趣。廣江禮威十分厲害之處就是在創作故事中不僅有積極正面,還有關於嫉妒等負面要素的描寫,從最初看到ReC 故事的時候就一直覺得ReC 這種將正面要素和負面要素包含在一起的故事很有趣。

青木英在接到Aniplex關於ReC動畫製作的工作委託時,對廣江禮威的原案劃分了分配合適集數的話,沒有必要一定要恰好是一季或者是半年番,最開始讀原作故事的時候感覺做18到20話左右的內容,也就是正片全20話,再加上一話總集篇,而這樣的安排在最終話階段稍微有點趕,於是就增加了1話內容,最後變為了全22話( 21話+1話總集篇),最初21話內容和22話內容其實是在一話(也就是剎那收了軍服姬與最後大家告別回到原本世界其實是一話內的內容)

最終話基本上是後日談沒有什麼華麗的戰斗場面,角色們在一起普通的迎來結束就好,不過實際在製作分鏡的時候還是相當的花費時間,特別是在B part部分要描寫每個角色的結局,將自己對ReC角色的感謝想要包含在分鏡當中,劇情還是遵循廣江禮威老師的安排,但是也想在畫面構成上放入自己的感謝,結果做起來還相當的難,在最終話裡青木英也加入了一些之前省略掉的內容,比如最後的大西和中乃鐘的對話,雖然ReC是個happy end,但是創作者們為了「消除室FES」企劃而創作的各種伏線和角色,最後全都輸給了軍服姬,也就是雖然世界雖然重歸和平,但是作為創作者卻對軍服姬無可奈何,這就是「努力未必就會有結果」的殘酷現實的象徵性描寫面對這樣的故事展開我的心中產生了「作為創作者的他們會如何想」的疑問,所以就追加了創作者的台詞,颯太的旁白也和原本有一些不同。

青木英在看故事原案的時候最在意的就是颯太的角色為止,不是很明白解颯太這個角色,廣江禮威對颯太就是想塑造成一個完全普通的孩子,包含繪畫功力在內沒有什麼特別突出能力的普通孩子,那颯太具體的家庭環境如何呢?也是與廣江禮威進行了相當多的討論,結果就是將颯太親口說明島崎剎那死亡事件來龍去脈的劇情,調整到了「消除室FES」企劃開始之前。不過作為角色來講還是覺得颯太很可愛的,青木英自己也經歷過也颯太相同的時期,現在青木英做動畫監督這份工作,也已經從颯太那段時期畢業變而是站在和松原和中乃鐘相同的位置,看著颯太的行動一邊微笑一邊想著「過去的我也曾這麼做啊」。作為動畫監督的青木英,現在看到有趣的作品,一方面是感嘆有趣,一方面也有像颯太那樣產生嫉妒,這種心情或許是悔恨或許是對自己生氣,都是在同一個領域奮鬥,為什麼人家能做到這樣,這是青木英認為自己還沒有從颯太時期畢業的部分。青木英羨慕嫉妒的對像是與自己同年齡的創作者還有比自己年輕的創作者,不過對於認識的朋友創作出的優秀作品還是很開心的,例如石黑恭平,當時青木英與石黑恭平一起製作《放浪息子》的動畫是,對於石黑恭平,青木英認為他的動畫演出功力舉世無雙,當時認為石黑恭平大概也要成為動畫監督,這樣的創作者會讓自己有必須要努力的心情。

對於ReC中的角色,青木英更喜歡的是創作者,尤其是松原和中乃鐘,中乃鐘除了作為創作者外還肩負著調整者的任務,既有自己堅持的部分也會從周圍吸收別人的意見,這種辛苦引起了青木英作為動畫監督共鳴。不僅限於松原在ReC動畫中登場的創作者們基本都是很純粹的創作者,不是為了錢而是用作品留下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松原說過誰都不是一上來就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只是有著成為創作者的覺悟而已。這部分也是讓青木英非常有同感的場景,哪個監督都是如此,特別是TV動畫的製作時間和預算問題,不一定能100%理解,在有限的條件下以「這就是最好」的覺悟拼勁全力製作作品,這是非常有同感的。

軍服姬靠著眾多的同人創作獲得的各色能力開掛

對於ReC中重要的「承認力」設定,青木英認為對於創作者來說提出作品要有著有著某種覺悟,創作者認為「這部作品應該會很有趣」,但這部作品是否被接受會根據觀眾的不同而不同,「承認力」作為ReC作品中的詞彙感覺是架空的,但從創作者的立場來說感覺「承認力」這個詞是將自己工作的根源變成了設定。即便是創作者盡力做到最好,但觀眾可不一定就覺得你創作的作品有趣,在變成這種情況的時候創作者也會有悔恨,但不能將責任轉移給觀眾認為「這些傢伙根本不理解我的作品」如果我是那樣的人的話,那ReC這部作品原本就沒有了創作意義,因為如果作品的內容和自己所做的事不同的話,那就變成了對自己的創作說謊。作品中被造物經常將創作者稱之為神,自己在製作的作品的時候或許真的是神,但真正的神,是作品接受者,創作者的力量與接受者之間存在反應,是作品成立的第一步,所以在製作ReC動畫的時候自己自然也站在這樣的立場上,有著真正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