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0點08分,在工程照明燈的探照下,隨著兩台挖掘機的開動,位於上海滬亭北路238號、在馬路中央矗立了整整14年的“釘子屋”正式被拆除。房屋原址將作為滬亭北路拓寬路基,原來在此縮窄的兩車道將變為四車道。

拆除現場。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見習記者楊帆圖

整個房屋的拆除工作耗時約90分鐘。其間,兩支高壓水槍一直在往建築內噴水,以減少拆除時產生的灰塵。大約從1點25分開始,土方車開始將廢渣陸續運走,松江區九里亭街道動遷辦主任陸輝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介紹,清運工作會持續到18日早6時。拆除期間,滬亭北路從18日0點到2點實施封路。

拆除現場。

陸輝解釋,由於滬亭北路車流量較大,他們考慮到周邊交通安全,最終決定將房屋的拆除時間定於9月18日的0點08分。拆除後,這座曾被稱為“最牛釘子屋”的三層連體樓原址,將作為滬亭北路拓寬路基使用,原來在此縮窄的兩車道將變為四車道。

從2003年起,政府就對這戶人家下達“動遷通知書”,但由於該戶家庭人口眾多,訴求多而與動遷部門僵持不下,始終沒有達成動遷協議。協商拆遷無果,最終滬亭北路的拓寬工程繞過了這棟建築。因為238號無法動遷,也讓四車道的滬亭北路在此處被截為兩車道,車輛路過必須變道緩行。

在馬路中間的破舊房屋,不僅影響城市美觀,對交通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2016年9月,松江九里亭街道成立動遷辦,主動與徐先生一家上門對接,兩名負責人與他們進行了八次面對面的約談,十多次電話溝通,經常保持聯繫,宣傳動遷政策,分析形勢。街道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也上門聽取訴求。在一次次的溝通談話中,徐先生一家與動遷辦主任陸輝和副主任徐民強從陌生到熟悉,漸漸地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今年8月19日,兩名負責人用了兩個多小時與徐先生一家溝通交流,客觀分析協議動遷與依法徵收的利弊關係,勸解他們以一個積極的心態面對動遷,認識築路和保持道路暢通對廣大居民帶來的生活便利,徐先生一家人最終願意配合政府動遷。

陸輝透露,約談過程中,雖然有爭議,但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徐先生一家人看到了動遷辦一直以來的耐心和對他們的尊重,因而願意配合政府協議動遷。

拆除前,釘子屋矗立在馬路中間。

8月21日下午,松江區規土局牽頭組織區委政法委、法制辦、九里亭街道辦事處和九亭鎮人民政府邀請徐先生一家四口,在九亭鎮政府舉行了關於滬亭北路滯留戶動遷安置的專題會議,雖然會議上有一些爭議,但最終徐先生一家還是同意簽約。

會議結束後,街道動遷辦會同區第一房屋徵收服務有限公司上門,於當日下午5時與87歲高齡的宅基地持證人徐先生簽約,該協議動遷仍然按照原來的動遷安置方案,並沒有超越九亭地區統一的安置標準。

9月7日上午,看著家裡的第一批家當運走,張先生感慨道:“在這裡僵持了14年,終於可以解脫了。街道裡的領導經常來,問問我們有何難處,談談心,也確實感動了我們。現在我們也無所謂補償錢款是多還是少,只要一家人健康過日子就行了。”

拆除開工前,不少路人在此建築旁合影。一位路過中年女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她每天開車路過此處,在這裡總要特別留心,“這裡發生過好幾起車禍。”

該戶戶主的女婿張新國也曾對澎湃新聞記者介紹,曾親眼目睹過至少3起嚴重的交通事故,“出租車開著開著直接撞上了水泥樁子。”

根據張新國的說法,根據協議他們將分得“大中小三套動遷房,一套給張新國已婚女兒的安置房,總共4套房子”。由於新房尚未建成,這戶人家目前暫時居住在附近的出租屋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