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的妙用,用好了可治很多病,可惜你只會用來炒菜!

原創 養生雜誌 2017-09-18 17:38

作者:肖建喜

選自:《家有單方葯》,鳳凰聯動授權發布

作為一個中醫,每天跟生薑打交道的機會很多。記得實習時,附屬醫院很多護士的辦公桌上,都用各種精美的容器種著生薑。

生薑很好養,種在沙子里,每天澆澆水就可以了。記得小時候家裡種了一小片生薑,等到嫩芽長到10厘米左右的時候,母親摘回來一些洗凈炒肉吃。那一種別樣的美味,至今令我回味無窮。

生薑紫蘇治感冒

感受風寒後出現頭痛發緊、鼻塞、流清涕、咳嗽等較輕的癥狀,可用生薑幾大片或者切成絲,外加廚房裡常用的蔥白、豆豉(有人會說此豆豉非中藥里的淡豆豉,其實廚房裡做菜的豆豉也一樣有發散風寒的作用),還有紫蘇葉一起煎水喝。如果覺得味道不夠好,可以加點紅糖。

這個方子,《本草匯言》里早就提到過:生薑五片,紫蘇葉一兩,水煎服。

平常家裡人風寒感冒,我用這種方法屢屢見效!

生薑是止嘔的“聖葯”

其實,生薑的另外一個作用更為人所津津樂道,它被譽為“嘔家聖葯”。這裡的嘔家,指的是嘔吐的人。

治寒性嘔吐:小時候有時早上一覺起來,覺得渾身發冷,噁心嘔吐,母親就會切一片生薑讓我含在嘴裡,很快就可以止嘔。

治熱性嘔吐:夏天裡如果您吃東西太多,食物積在胃裡不消化,口氣很臭,甚至還有口腔潰瘍,也可以用生薑來調治。但因為它是溫性的,所以需要和黃連等苦寒清胃熱的中藥合用,以去掉生薑的熱性,只保留它的止嘔作用。

暈車:暈車嘔吐是可以預防的,我常告訴暈車的人,在坐車前將新鮮生薑切成小片用醫用透氣膠帶貼在右側內關穴上(穴位之氣,均左升右降,故選右側內關以降逆止嘔),效果真的好。

還可用生薑反覆揉按內關、足三里等穴位來止嘔。

治乾嘔:光嘔但是嘔不出什麼東西,甚至手足發冷,這時候我常用生薑20克,加陳皮10克熬煮,往往一兩劑服下就好。

治打嗝:如果您老愛打嗝,拿生薑和陳皮幾片含在嘴裡一會兒,嚼碎吞下,打嗝就止住了。

生薑的多種食療方法和功效

胃脘冷痛,生薑煮豬肚

如果您胃脘冷痛、喜歡按揉胃部,那可以使用一個食療的方法,就是用生薑煮豬肚吃。

具體做法是:取新鮮豬肚一隻,加麵粉和鹽洗凈,再用生薑200~300克切片塞進豬肚裡,一起放進鍋里加適量水蒸煮,武火煮開後用文火煮至輕度爛熟,取出薑片,吃肉喝湯。

最好一天內吃完,以吃完胃不撐脹為度。吃完一隻休息一天,連續吃上七八隻。吃完後胃部往往會感到很舒服。

調治產後腹疼:

生薑、當歸各150克,羊肉1000克,加水適量炖湯,分次服下。

調治風寒感冒伴有咳嗽:

生薑3~4片、大蒜7~8瓣加紅糖半勺一起煮,一天2~3次。

緩解吃過食物後的腹脹:

直介面含生薑片,或喝生薑水,一會兒就能緩解。

緩解酒後頭痛、頭暈:

用生薑煮水喝,見效快。

緩解痛經:

用生薑、紅糖和2~3粒山楂泡水,一天喝2~3次就能見效。

治空調病:

在空調房間里待久後引起的渾身發緊、頭髮脹可以隨時口含生薑片,或每天用2~3片生薑泡水喝,身體的不適很快緩解。

隔姜灸以上穴位,溫經散寒,消除胃寒,讓您胃部又暖又舒服

艾灸配生薑,溫經散寒快

胃寒型的患者在醫院的針灸科做艾灸時,醫生會切生薑一小片(約半厘米厚),中間用牙籤密密地戳幾個小孔,放在患者的中脘、神闕(就是肚臍眼,神闕需先用鹽填平)等穴位,然後再在上面放一堆圓錐形的艾絨並點燃,叫做隔姜灸。

如果您有前述癥狀,也可以自己在家裡用艾灸試試。一個艾炷叫做一壯,一般每次燒3壯即可。

驅寒祛濕,老薑粉泡腳

秋冬季節,隨著氣溫下降,很多寒濕重的人身體又要遭罪了。

大家平時可以用老薑粉泡腳,能幫助很好地起到驅寒祛濕的作用,因為老薑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一定的刺激性,平時經常泡腳的話還能有治療脾胃虛寒的癥狀,另外經常用老薑粉泡腳還能有驅寒暖宮的作用,所以平時有月經不調或者是痛經現象的女生可以多用老薑粉來泡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