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血常規的理解,大家一般是比較關注白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計數的,這跟臨床醫生是一樣的。血常規一般第一項就是白細胞計數(WBC),所以很多人對白細胞的變化比較敏感,特別是有波動的時候。

我們說,白細胞計數是計數的外周血里的白細胞數目,還有一部分貼在血管壁上的白細胞,他們的數目比外周血里白細胞數目還多,但是平時是不進入外周血的,所以我們的血常規不包括這部分貼在血管壁的白細胞。那麼這部分白細胞起什麼作用呢?就是在我們處在炎症期間等應激狀態時,這部分機動部隊會參加進來,幫助機體恢復功能。其實,有的時候我們觀察白細胞,她的波動是很大的,如果我們跑步或者進行運動後,白細胞數量會有明顯上升,就是在這些狀態的時候,調動貼在血管壁的白細胞進入外周血的緣故。另外一個原因是白細胞生存時間短,一般不超過24小時。人不是機器,不能限定也不能預估一天產生多少白細胞,只是在大體的範圍可以確定。所以,白細胞更新快也是引起變化大的原因。

白細胞由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組成,其中對於平時抗感染最有價值的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而粒細胞又是最要的。我們看血常規中,有中性粒細胞這一項,正常值是白細胞的50-70%,大約在2千左右。如果有細菌感染,中性粒細胞會明顯增加,我們的機體會產生防禦反應,中性粒細胞對細菌進行吞噬,後來大家在感冒後期出現流鼻涕,咳痰等癥狀,就是中性粒細胞與細菌同歸於盡後的東東。等到這些東西排盡了,病就好了。這就是為什麼感冒後需要檢查白細胞情況,如果白細胞增高明顯,就是細菌感染可能性大。

那麼如果白細胞減少,那這其中粒細胞肯定首當其衝。因為白細胞減少,其實反映的主要是粒細胞的變化。白細胞減少,患者主要會覺得比較累,容易反覆感冒,而感冒本身容易消耗白細胞,特別是粒細胞,這樣反反覆複發作,病人的體質越來越差,是惡性循環。如果白細胞太低,容易引起細菌直接入血,較敗血症,主要表現是寒戰,反覆高熱,患者有生命危險。

那麼其實臨床還有這種情況,患者白細胞低,很低,但是患者沒有感冒,而且他的家屬感冒,他沒事,這是怎麼回事?一方面,我們說,粒細胞減少抵抗力差,感染機會大,不代表次次都感染,另一方面,其他治療,包括中藥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補足缺失的免疫力低下的部分。

這裡介紹一個方子,玉屏風散,主要組成是:黃芪,白朮,防風,中醫講有衛外固表的作用,其實就是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如果白細胞減少,可以每天代茶飲,堅持一段時間。

患者女性,55歲,來診前3個月感冒後開始感覺食慾減退,四肢酸軟,失眠多夢,患者比較焦慮,後來在當地醫院檢查血常規,發現白細胞減少(白細胞總數在2-4之間波動,有時候正常)。患者因為白細胞減少,後來要求做骨穿,因為理由也很簡單,白細胞減少有的患者可能是白血病前期的表現,雖然可能性很小。患者輾轉反側,睡不著,可能也跟心裡不踏實有關。後來做了骨穿,骨穿回報:骨髓增生III級,粒系、紅系、巨核系形態及比例正常,除外了MDS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踏實了,但是還是有以上癥狀,不想吃西藥,所以尋求中醫的幫助。

患者來診時精神尚可,全身乏力比較明顯,偶有感冒,低熱,咽干,失眠盜汗,周身不適,舌質紅,苔少,脈細數。我們說,本證多出現在白細胞減少症之初期,本證因氣虛則全身乏力,脈沉細,正氣不足,衛外不固,易招致外邪侵襲,故反覆外感,經久不愈。陰虛則生內熱,故症見低熱,五心煩熱,咽干、咽癰,夜間盜汗。陰血不足,血不養心,故失眠。證屬氣陰兩虛。因為有氣虛和陰虛,所以治法為益氣滋陰,方葯選擇生脈飲(《內外傷辨感論》)合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感論》)加減:太子參15g,麥冬10g,五味子10g,黃芪15g,當歸10g,雞血藤15g,丹參15g,黃精30g,龜板膠12g,炙甘草6g。中藥開了1個月。

患者服用1個月後感覺很好,沒有複查血常規,後來出了趟遠門,沒有複診。到2個月後又感冒了,感冒時間比較長,持續了3周才好,複查血常規也是低,白細胞由3.0左右,患者感冒後又來我門診。患者主訴仍舊乏力,有低熱,舌質紅,苔少,脈細數。仍有陰虛的癥狀。這次換用十全大補湯(《醫學發明》)加減:黃芪30g,人蔘10g,女貞子30g,生地15g,黃精30g,麥冬10g,旱蓮草15g,丹皮10g,當歸10g,虎杖15g,雞血藤15g,菟絲子15g。

者服用此方後,1個月複查血常規,白細胞升到正常,後來一直以此方維持,3個月後減為隔日服用,6個月後停葯。1年後複查血常規仍維持在正常。

在服藥的同時,可以配合氣功。患者在緩解期可練氣功與太極拳,以鞏固治療,增強體質。早晨的太極拳為宜,晚上以氣功為宜,均以練習後不疲勞為原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