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的李敖自曝罹患腦瘤,只剩下3年生命。在這個節骨眼上,他發出公開信,要做一檔談話節目,“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
可以想見,前妻胡因夢這位“仇人”肯定也在李敖的邀約名單上。
胡因夢(左)和林青霞
他早就用親身體驗告誡別人舊夢不可重溫:重溫舊夢就是破壞舊夢。
而今天這位曾經秉持“只願來世再見,不願今生重逢”的老人,到了耄耋之年也開始訕笑自己曾經的輕率了。
半世紀之前,年僅26歲的李敖寫下了轟動寶島的名篇《老年人和棒子》,痛批不交“棒子”給年輕人的老年人。
今天李敖終於也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人了(或者是他早就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人了?)。
他早就老了,卻也遲遲不交出“棒子”(並非無“棒”可交):這次的公開信更添佐證。他不甘於就此寂寥無聲,還要作一番“掙扎”,還要再來個“驚世駭俗”的方式與世界告別。到死都不肯放下手中的“棒子”終究讓他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一如他年輕時討厭別的老者一樣。
儘管他以自己是"越老越激進"自況,以自己從沒接過“棒子”因此也不用交出“棒子”自辯,到了意識到自己行將不久於人世後又一次暴露出了自己“討人厭”的一面。僅揭個“討人厭”的冰山一角吧:當你是以發出公開信的形式邀請,那些廣受關注的邀請對像是來還是不來,多少增添了心理負擔(真有誠意,自己親自私下登門走訪也是可以的,或者一通電話也行呀)。因為有些人可能根本就不想再見你。
李敖
這個世界的舞台已經大不一樣了。主角已然變換無數。如再糾結於舞台中央的聚光燈,確實是一種不明智的舉動。這對於能量快耗盡的老人來說不就是一種能量上的巨大浪費嗎。和家人相見、告別需要這種場合?
但是,對於一位耄耋老者又怎麼忍心懷揣惡意?因而有了下面的另一個角度:
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何嘗不是一種“服老”的表現。這讓世人看見了另一個李敖,善莫大焉。
此生快意恩仇,樹敵無數,閱書閱人閱好女人更是不可勝數,立言逾2000萬,諸此種種,華夏一時無兩。而今終於服老,回到大多數老人應當有的狀態:久病、搶救、彌留、感懷······心理上不想老,可是生理上還是抵擋不住軀體日益衰老,在歷經病痛的多次折磨後,你也可以理解為老人終於要交出“棒子”了。
不管這檔談話節目最終效果如何、背後有多少不良動機,可是李敖終於回到了一個普通老人應當有的樣子。這就夠了。
然而,終究不可低估了這個一生要強逞能的人(別忘了,老人還有一個“善霸”的名號)。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裡的這句話,或許也可以形容他。
再見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