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被溺愛,便會視一切為理所當然,不知感恩為何物,
欠缺是非黑白的價值觀,當受到外界非議時,會感到無窮壓力,以為是人身攻擊。
被溺愛者通常有一個特徵,就是容易疲累,他們不了解人生的真正意義,不知道收穫是經過付出才覺可貴。人生的真正精彩,就是克服困難,當問題解決了,便會得到無窮的滿足感,被溺愛者永遠都欠缺這種感覺,因為問題通常由他人去克服。
習慣不是一朝一夕,懶惰亦然,當一個人毋須應付壓力時,工作便會份外懶散,能力會在不知不覺間下降,被溺愛者卻永遠以為自己有很多工作去做。其實,他們真正所忙的,除了招架之外,就是終身尋找一個藉口去讓自己躲懶,當一個藉口已經過時,他們會「積極」尋找另外一個。
溺愛者和被溺愛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知道「愛」為何物。真正的愛是讓對方懂得自愛,常懷自省的心,去尋找不足之處。
人生路,始終是要靠自己的雙腳去行,不斷的「扶持」只會給予對方一個假象,以為走路,是需要別人參與的,當摻扶者離開的時候,路,便會變得份外難行。
別以為施比受更為有福,當你在溺愛一個人時,其實你是在毀滅對方。
報長的話:
古有名訓:「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給子女的愛,過與不及皆有失之,愛並不是不斷的給予,而是該教會子女懂得珍惜、感恩、付出、懂得自食其力。
有些父母因年輕時過的很苦,所以總覺得希望能給孩子更好的成長條件,但卻無形中養出敗家子,這都是因為給予過多的愛所造成。
有些人批評以前的打罵教育,覺得應該推行愛的教育,但看看如今的社會,在打罵教育下成長的人,開創出台灣經濟奇蹟,而這群開創台灣經濟奇蹟的人,因年輕時吃苦,所以希望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環境,也推行著愛的教育,但教育出來的下一代卻成了草苺族,甚至還有啃老族。
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孩子會更苦,而自己也將受害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