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局統計,近一年多破獲的詐騙案,車手近三成是未成年人,且超過一半集中在桃園、台中兩縣市,研判詐騙集團幕後主嫌多在桃園或台中,有的甚至有幫派背景,委託在地熟識的人擔任車手頭。

中部地區黑道分子,原本大都以圍標工程、圍勢風化業或經營職業賭場牟取暴利,但搶地盤要火併風險大,不少幫派分子轉而經營風險低的網路賭博、詐騙集團,吸收少年充當馬前卒,他們躲在暗處攫取暴利。

刑事局去年九月破獲一起車手集團,發現成員都是未成年。一名孫姓男子專門吸收平鎮地區的未成年,年紀最小的只有十五歲,一共十人,詐團得手約三百多萬,但未成年車手每次只能領取數千元。

專案小組發現,這些未成年車手多是中輟生,有的是學長和學弟關係,加上「假綁架」、「假檢警」等詐騙手法,需要車手出面與被害人「面交」,需要找有關係的對象擔任車手,避免車手捲款而逃。

刑事局指出,詐欺集團多利用少年涉世未深、缺錢花用、崇拜炫富等特性,再以「少年犯法官會輕判」、「無前科資料警方查不到」等話術,誘騙少年,吸收擔任取款車手,造成許多未成年學生誤入歧途。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主任蔡田木指出,車手不需過多技術,加上入行門檻低,導致有偏差行為的未成年少年,容易因金錢誘因,冒險下海當詐騙車手。

中華民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注意到,詐欺少年最大特色是「金錢觀的偏差」。被捕的未成年車手多屬於經濟弱勢,在學校內被排擠或霸凌,家庭又得不到溫暖,想用賺錢來得到成就感,得到其他同學的尊重,有了錢就用請客交朋友,或是買名牌;有些未成年車手可能很窮,不想向家裡拿錢,卻走上了偏路。

另外,這些未成年詐欺車手的法律常識不足,不知道若警方找不到幕後詐欺首腦,後續會獨自面對被害人的大批求償,學業也可能被迫中斷,人生會出現很大的困境。

北市議員李建昌日前在北市議會質詢也指出,北市詐欺嫌疑犯人數逐年攀升、年齡層下降,他認為嫌疑犯年輕化是極大的警訊,建議警察局應與教育局合作,加強宣導車手的罰責,避免更多年輕學子誤入歧途。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