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一個朋友發的狀態:
「今年京東校園徵才,起薪開了月薪 22K,22K 人民幣。百度呢,則是給了業界最差的月薪 13K,13K 人民幣。跟我同年紀的同事,沒有碩士學位,大三開始工作,年薪都已破百萬──破百萬人民幣。而我,就算經過這兩年的努力,薪資最多也只能跟 1993–1994 年出生的人,放在一個水平。」
這位朋友跟我一樣年紀,來中國大陸工作了兩年,他的感慨讓我會心一笑。
轉眼之間,我們這一代人即將要跨入 30 歲了,許多也在職場也打混了五六年。想當年,我們也是意氣風發的少男少女,沒想到新的一批 1995 年後出生的「小鮮肉」,也即將要進入職場了。
這些「95 後」,也就是所謂的數位原生代,他們不像我們還經歷過桌機到筆電、Nokia 3310 到蘋果 iPhone 的典範轉移。從他們出生開始,就是活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對於瞬息萬變的科技行業來說,經驗是最不值錢的東西。95 後的年輕人的體力好、有想法、比我們這些「中年人」更能夠跟上潮流接地氣,公司也願意開給他們更高的薪水──甚至比我們這些「有經驗」的人還高。
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深深的焦慮。而這樣的焦慮並不只是個體現象,在我身邊的同輩人都陷在深深的焦慮裡。
中年危機對我們來說,既不遙遠,也不矯情,而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跟千元大鈔的「小朋友」一起出生的一代
要怎麼定義我們這一代呢?我有個另類的說法:我們是跟千元鈔上的小朋友同時出生的一代。
© 由 Common Wealth Magazine Group 提供
新台幣千元鈔票。圖/中央銀行1999 年台灣鈔票改版,千元鈔上有四個看著地球儀的小朋友。這四個模特兒是台北福星國小的學生,真有其人。而在鈔票上放小學生,而不是名人政治家,其實是很有趣的事情。
原因是,當時正是台灣的黃金年代,鈔票設計隱含著當年的樂觀情緒:台灣最偉大成就都還沒發生呢!所以我們要推崇的是「希望的下一代」!
換算起來,1999 年的小學生現在也 30 歲了。當年「希望的下一代」現在也是中年人了。而我們這些「下一代」到底現在過得是怎樣的人生呢?老實說,不怎樣。
公允來說,我們這代是幸運的,小時候趕上了台灣最好的年代,享受過 GDP 年漲 10% 的經濟奇蹟。在 1995 年到 2000 年,台灣甚至在排進了世界前 20 的經濟體。我小時候,課本上甚至有句話叫「台灣錢淹腳目」,用來形容當年的經濟的榮景。
但更年輕的讀者,如今可能無法想像這個畫面了──我小時候,高樓大廈一棟棟的起,百貨公司一間間的開,台灣還有些有全球影響力的消費品牌,整個社會是朝氣勃勃的,跟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
在黃金年代長大的我們,看著「流星花園」,聽著周杰倫、蔡依琳、五月天。就像五月天的歌詞總是唱著希望、青春、奮鬥,伴隨我們長大的是一股子樂觀的情緒,是一個粉紅色的泡泡。
而等到我們長大的時候,泡泡已經破了:
當我們爸媽就業的時候,小學生也能夠當老闆,
當我們自己就業的時候,大學生也只能掃廁所。
當我們沒結婚的時候,騎單車就能娶妻,
當我們要結婚的時候,有房有車才有妻。
當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老師說努力就能成功,
當我們出社會的時候,有個好老爸才能成功。
當我們沒錢買股票的時候,傻瓜都在賺錢,
當我們有錢買股票的時候,自己才是傻瓜。
當我們還沒談戀愛的時候,女孩們是講心的,
當我們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女孩們是講金的。
雖然是個玩笑話,但也反應著一定程度的真實。我們父母那輩活在財富上升速度最快、階級大洗牌的時代,但我們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機會了。
我們在小時候老是被家長老師灌輸「努力就會成功」、「奮鬥就能翻身」那套。於是我們乖乖的努力念書、努力考高中、努力考大學。等到我們出社會的時候,才被現實「啪啪啪」地打臉。
出社會以後我們才發現,要成功跟你老爸是誰有關、跟你是否碰巧生對地方有關、跟你有沒有趕上時代風口有關。但跟聰明才智和奮鬥努力,關係卻沒有那麼大。
這不能怪上一代騙人,因為他們自己的人生經驗的確是這樣的。他們是台灣進入工業化社會的一代,無數寒門子弟從農村來到都市,靠自己的努力奮鬥買了房、結了婚、生了娃。
舉個最極端的例子:1950 年出生的陳水扁,雖然是個爭議很大的人物,但說真的,他從一個貧農的兒子,成為了台灣總統,靠自身努力實現了階級翻轉,實在是非常勵志的故事。
時至今日,這樣「寒門出貴子」的勵志故事,卻幾乎不可能再出現了:雖著大環境的衰退,很多人只能出海討生活;機會越來越少,階層也越來越固化了。我們就算比上一代加倍聰明加倍努力,也未必能夠過上一樣的日子。
但我們還沒放棄,還在折騰。
我想,這正是大部分 30 歲世代的我們,焦慮的主要來源:我們何嘗不知道上升通道即將關閉,何嘗不知道努力也未必有成果,但難不成要放棄嗎?
真的放棄的也有。的確有不少 30 歲世代放棄了事業追求,從娛樂、遊戲、宗教裡尋求慰藉,選擇過平淡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安寧。
然而,就算想平淡,也未必能夠啊!在競爭激烈的職場裡,你要是上不去,可能就完蛋了:前陣子,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傳出要「清理 34 歲以上的基層員工」。豈止華為,全球很多公司都有年齡歧視,要是你在三十幾歲沒有爬到管理層,基本上就算廢了。
況且隨著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有更多初階的工作將會消失,更多跟不上時代的中年人會被淘汰。
這很殘酷,但很現實。
你想停下腳步,現實生活也不會讓你停的:有老人要照顧、有小孩要撫養、有貸款要繳,老婆還老是抱怨說哪個比你年輕的小鮮肉,在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遊戲公司、創業獨角獸,賺得比你多五倍十倍,你真是沒出息。
想停下來喘口氣,停得了嘛?
30 歲的這代是名符其實的夾心餅乾:上有 40 歲的高管,經驗眼界都比你成熟;下有剛出校門的數位原生代,論創意、論體力、論對時代的了解、論風險承擔能力,各個都比你強。極有可能發生的未來是,權力的大棒會直接跳過我們這一代,交給數位原生代。
我們已經沒有吃到肉了,但要是我們不拼的話,可能連骨頭都啃不到。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年代,拼的是學習力、創造力、掌握市場的洞察力。而這些能力通常是會隨著年齡下降的,隨著一波波更年輕更聰明的年輕人湧入市場,很多 30 歲的人都感覺自己要是沒在 40 歲前混出個名堂,這輩子就沒有機會了。
光要生存下去就很辛苦了,40 歲的死線還在一分一秒的逼近。我們怎能不焦慮?怎能不著急?
別絕望。只要努力,一切都不晚。
寫了這麼多扎心的,如果看這篇文章的你,跟我一樣是 30 歲世代的一員,你的心急焦慮我都能感同身受。但說句實話,急也沒用,不如放鬆心態,該怎麼來怎麼來。
這聽起來很像沒營養的毒雞湯,但人生很漫長,很多事情很難預料的。就算我們不是生在最好的時代,但起碼不是戰亂饑荒的差勁年代。只要我們紮紮實實地把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做好,生命總會有機會給我們的。
前年有個在網絡暴紅的男模特王德順,79 歲的他練就了一身剽悍的肌肉,走上展台的那一刻,秒殺多少小鮮肉?但他在年輕的時候,一直是個沒沒無聞的話劇演員和藝術家,直到 50 歲他開始健身,79 歲走上秀台,才驚艷四方。
© 由 Common Wealth Magazine Group 提供圖/Instagram又譬如說國際大導演李安,在三十歲的時候曾經過了六年幾乎沒有收入的生活,這個馬步蹲得痛苦無比,後來才有「父親三部曲」,才有《臥虎藏龍》。
人生有太多不可預料的事情。真的,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生不逢時」從來不是放棄努力的藉口。是的,機會的確不多,壓力的確沉重,但我們咬牙挺下去,總會有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