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門的文章歡迎點進去看↓↓↓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直言,依過去研究顯示,當總生育率(每位婦女生育人數)下降到替換水準二.一人時,就應該提高警覺,歐洲國家甚至將一.六人作為一個很重要的警示門檻,只要低於一.六人,就會卯足全力推動各種政策穩住生育率,一旦跌破一.三超低生育率,即使付出很高的代價,也不見得有效,「現在只是死馬當活馬醫」。
政府能做的趕快做 至少延緩老化
根據勞動部統計,我國早在二○○一年總生育率就跌破一.六的警示門檻,二○○三年後,更跌破一.三的超低生育率,二○一○年更曾跌破一。
薛承泰說,雖然總生育率已難逆轉,但如果什麼都不做,放任持續走低,情況只會更惡化,最大衝擊是人口老化加速,所以不管要花費多少代價,政府無論能做什麼,都要趕快去做,起碼可延緩老化速度。
薛承泰指出,台灣不像法國等歐洲國家,非婚生子女占比超過一半,台灣人普遍還是先結婚後生育,且以經驗來看,通常前一年結婚對數增加,隔年就會反映在生育率回升,政策鼓勵適婚年齡結婚,也是一種方法。
但學者董宜禎與楊文山指出,我國近年來先有後婚比例與日俱增,政府應跳脫婚內生育思考模式,將政府資源著重於育兒環境。
國發會研究也發現,台灣總生育率下滑主因是,許多婦女不願意生養第二胎,原因可能是高齡產婦多、家庭負擔重,如何讓婦女願意生養第二胎,且不用離開職場,提高婦女勞參率是目前政策努力方向之一,包括廣設公共托育、設計彈性工時。
在公托部分,前瞻基礎建設已通過「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未來可能進一步利用促參條例,由政府提供土地,民間投資營運,但價格比照公托或是比公托高一點,讓民眾更能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