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旃陀石窟位於印度孟買東北方,在公元前2世紀至9世紀之間被建造,是印度最珍貴也最大的佛教石窟遺址,但是卻在被使用9世紀後突然被廢棄。

直到1819年,一名英國人John在印度山林河谷追捕老虎時,才意外在斷崖處發現石窟。當時他因太過好奇,立刻放棄了追捕行動,轉為探索神秘石窟,深入之後發現裡面的神奇壁畫,才知道原來自己發掘了一個驚人遺址。

這個阿旃陀石窟群總長達500公尺,是印度最重要的佛教石窟。石窟群總共由29個洞窟組成,內部有非常豐富的雕刻和壁畫,文化價值極高。

其雕刻和壁畫都是利用天然岩時製成,忠實呈現了過去的信仰、生活狀況,目前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在已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有大量人潮湧入朝聖。

阿旃陀石窟अजिंठा-वेरूळची लेणी;Ajinṭhā-verūḷacī leṇī)是一個位於印度佛教石窟群,也是印度最大的石窟遺址。阿旃陀石窟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達雅山的懸崖上,大約建於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後7世紀期間建造。石窟始建時,正值阿育王時代。石窟內的壁畫及雕塑被視為是佛教藝術及世界繪畫藝術裡的經典

石窟主要由舉行佛教儀式的支提(chaitya,塔廟,9,10,19,26,29號窟)與供僧侶修行用的毗訶羅(vihara,精舍、僧房之意)兩種類型,共有29座石窟。一號石窟的釋迦牟尼雕像正面表現沉思、左面表現微笑、後面表現凝視,其拱門及石柱上雕刻有飛天仙女,大廳牆壁繪有五百羅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