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建築代表作落水山莊(Wikimedia)

落水山莊坐落於美國賓州匹茲堡近郊的熊溪(Bear Run)森林的瀑布之上,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受人推崇的住宅。從熊溪溯溪而上,遠遠地,汽車沿山道蜿蜒爬升,隨峰迴路轉,在群山綠樹間,靜,唯可聽聞的是大自然的聲音。當車駛過橫跨小溪之上的橋樑,訪客急轉個彎,忽而,一泓瀑布隱約可見,瀑布之上,一幢漂亮的房子映入眼簾。又轉個彎,一旦進入建築的範圍,汽車與人分道而行,這時已經來到世上最著名的私人住宅“落水山莊”。

雖然世界上並沒有明文規定瀑布的欣賞方式,人們卻發展出共同的默契,習慣性地仰望一湧而下的美麗白絹,讓身心沐浴在薄薄的水氣中,洗滌煩擾的疲憊;但是萊特卻提出了革命性的欣賞角度,霸氣的踩上活水源頭,不更動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身居家中,就能享受凌越自然、掌握權力的山大王快感,並漂亮地向世人了證明落水山莊是一棟經得起時間考驗、具有生命力的活建築。

落水山莊(Wikimedia)

落水山莊(fallingwater)可說是萊特向瀑布(waterfall)下的挑戰書,頑皮地把它的名字顛倒,拿來為作品命名,光從這個房子的落款,就可以對他出奇不意的鬼才頭腦窺知一二,但值得注意、並讓人心悅臣服的是,他所做到的,並不是毀滅破壞原始景觀來恣意滿足人類的私慾,相反的,是一心渴望建造出與自然零距離的永久可能,而這樣的設計理念,來自於萊特本人對生命的熱愛與真誠,喜歡實踐夢想,並樂於與人分享,不斷大膽的實驗生活、研究生活、追求生活、並創造生活,以至於到了高齡的老年時期,反而更是他個人建築生涯的黃金時期。

對生活在繁忙都市的現代人來說,很難想像在綠蔭小徑之間穿梭,竟然是某人的回家之路。陽光從林間溫柔的穿透,耳旁凈是昆蟲與鳥類的竊竊私語,還未到達落水山莊,就已經被它沿路所鋪設的自然地毯,完全折服。穿越了美麗的森林,傳說中的落水山莊是這麼真實的呈現在咫尺之遙,彷彿它並不是人工智慧下的產物,而是萬物之神在林間休憩的隱蔽殿堂。而遠方傳來的水聲,有如自然界的收音機,照著時間依序撥放著春去秋來的旋律,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是天地間贈予人們的最佳禮物,不用特別討好任何人,也能得到滿心歡喜的回應。

落水山莊(Wikimedia)

落水山莊最著名的景觀,是那永無止盡的生生不息,以及讓人嘆為觀止的景象。落水山莊的陽台,就有如施了魔法一般,懸掛在瀑布的小溪流上,可以聽見潺潺水聲,建築物本身並沒有破壞自然,反而豐富了自然景觀,成為風景的一部份。若從遠處拍照,整棟房子使得自然、岩石、木頭斜坡更為突顯與完整,出現在照片中的對比堪稱是自然結合人工的完滿比例,既是平面也是抽象的組合,複雜但設計平衡的建築本身,各部份環環相扣,形成一道巧妙的立體結構,藉由垂直的石塔,將各樓層連結固定在一起。

萊特曾形容說:“一層層向下滑動的樓層,就像是服務生手中的盤子。”利用懸臂原理建成的盤子中,包含有房間以及開闊的陽台延伸部分,一整排玻璃窗都有金屬窗框,用來隔開盤子。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瀑布將位於照片的下方,相機所拍攝的具戲劇性卻又呈現靜態的畫面,暗示著房子、水流,以及隨著季節改變的環境之間那隱隱約約微妙的變動與關連。

萊特著名的“草原風格”、“有機建築”,在此得到充分體現,並與森林、溪流形成鮮明對比。一條奔流而下的落水,被創造性的融入建築設計之內,人在室內朝外望去,瀑布聲則不絕於耳。落水山莊室外的細部設計,可看出萊特對大自然的熱愛與運用。混凝土石板一片片嵌入原有的自然山石之內,有陽光的日子,自然形成光影斑駁的灰空間,有“土生土長”之感,是集萊特建築理念大成的最佳詮釋。

落水山莊(Wikimedia)

對遊客來說,在一片水聲包圍的落水山莊走訪,很難不被那四季分明的景緻所感動。從綠意盎然的春色,到紅黃交錯的深秋,落水山莊都是一派安靜合諧,有如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屹立不搖,聽著風聲、水聲,眼前所見儘是一片大自然的景觀,是典型人與自然互動完美的意象。

一般會將房屋放置在溪流有段距離之處,以便觀賞瀑布景觀。但落水山莊卻是選擇將房屋直接建在溪流之上,這在當時是十分大膽的設計,挑戰慣常的想法與傳統建築方法。他用混凝土承板將房子拴緊在石頭上,但象徵性的支撐物是一塊巨大的卵石。這棟房子既位於溪流之上,也位於溪流之間,更直接連接著溪流。

落水山莊被公認是美式建築的代表,與歐洲建築十分不同。歐洲建築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對周遭環境保持一種刻意冷靜的旁觀,萊特的混凝土厚板、就地取材的石頭,建築中富有自然紋理與顏色,不論在實質或象徵意義上,都與土地有具體連結。起初,他希望用在陽台上的是薄金片,卻認為如此太過炫耀財富,因此改成選擇溫暖、已上過杏仁色調的建材,在裝潢上,也揚棄建築界慣用的工業金屬材質,而選擇他鍾愛的卻洛奇族紅(Cheoke Red)來取代,包括沙發、壁爐、地毯等傢具、裝潢都是這種溫暖的色調,自然而溫潤的色調,在山水之中取得了完美的合諧,讓落水山莊本身,就成了自然景觀的一部分。

落水山莊(Wikimedia)

當年,身為匹茲堡百貨大亨的艾德格.考夫曼(Edgar Kaufmann)對藝術與時尚極有興趣,特別是對建築深感興趣,並在1934年認識了萊特。當時考夫曼的兒子小艾德格.考夫曼,20出頭時曾在維也納研讀藝術與設計,回美國之後,透過朋友的介紹拜讀萊特的自傳,並因此投入萊特門下,促使他後來推薦萊特給父親。

不久,考夫曼便邀請萊特為他設計一棟周末度假小屋,地點在賓州鄉下地方熊溪。那兒有山有水,一道瀑布就從石壁披掛而下。考夫曼夫婦的原始想法,是希望人坐在屋裡,就能欣賞對面的瀑布,但萊特從一開始就推翻業主的想法,他想把房子直接蓋在瀑布之上。1935年夏天,萊特二度造訪熊溪,返家後幾個星期過去,但他一直沒有著手繪圖,原因不明。直到有一天,考夫曼因洽公到密爾瓦基,心血來潮決定來拜訪萊特,看看設計圖究竟畫得如何。

根據當時目睹整件事件的弟子描述,一通來自考夫曼的電話宣稱,他因洽公將順道過來看看草圖,很快就會抵達看設計圖,萊特則宣稱房子的草圖已經完成。“你就過來吧,”萊特對著電話說,“我們準備好在等你了。”這時,萊特坐在繪圖桌前,一邊大聲對著電話那頭說話,解釋一切會如何擺設、房子看起來會是怎樣、怎麼使用房子、屋主會坐在哪裡、以及他們會看到什麼風景,甚至懸掛在壁爐上的紅色水壺中的水即將煮開,用來泡茶等細節,在萊特一邊瞄述之際,房子的設計圖就一邊從他的手中延展開來躍於紙上,前後大約只花了兩個小時。

本來只是想在山中蓋一座小木屋,沒想到落成以後,落水山莊竟成為20世紀最美麗的現代住宅。落水山莊傲人傑出的設計,立即被公認是建築藝術品,但也很快為主人帶來困擾。落水山莊很快成為著名的展示品,建築外觀頻頻出現在各大雜誌、報紙和書上。儘管歷經70年的蛻變,它仍維持著三○年代的前衛風格,事實上,它是萊特的登峰造極之作,也是全美國建築界,以及全世界現代建築的天才之作。

落水山莊(Wikimedia)

但採用“懸臂原理”的設計方式,也讓落水山莊在完成前就顯現裂縫與結構缺陷。關於這項工程的設計與力學計算,主要立足於當時的建築技術,但落水山莊的設計,卻大幅超越當時的科技水準,致使建築物在60年後瀕臨倒塌。當時使用許多非傳統架構,例如臥房懸臂底下的窗戶結構中,應該不可缺少的鋼條卻被省略,而經常不適當或不正確地補強加固混凝土,種種缺點到後來整修時才顯露出來。這個設計遠超過當時的標準作業,只有後來才有能力運用的建材與建築方法,可以確保工程成功執行。

小艾德格.考夫曼在父親過世後,仍細心地使用、維護落水山莊多年。他在生前,曾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建築史,就曾以自家建築落水山莊當作教材,也曾經出版過一本專書《落水山莊》,再再顯示出對落水山莊濃烈的喜愛與感情。

直到1963年,小艾德格·考夫曼把落水山莊的房子與土地捐給西賓州保護協會(WPC),希望在房子開放給大眾參觀時,可以確保房子在保存與展示上,都能兼顧得到適當的照料,從此落水山莊成了賓州觀光的重點地標,至今訪客人數超過百萬。在九○年代,西賓州保護協會曾耗資1000萬美元,將整棟建築全面翻新,透過重新補強塌陷中的結構,讓落水山莊能持續流傳下去。

如今,已有70年歷史的落水山莊,正是人類智慧的傑作轉化為公眾資產的見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