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晃晃悠悠踏出人生第一步的時候,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緊張,希望他成長得更快,但又怕他跌倒。其實,走路就是寶寶進入另一個成長階段的象徵,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們好好引導。那麼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寶寶會經歷哪些階段呢?有哪些方面要注意呢?
◆寶寶學走路要經歷這三個階段
搖晃期
有時候媽媽拉著寶寶學走路,寶寶卻突然大哭起來,手臂也不能動了。專家說,這種現象在寶寶剛開始搖擺著走的時候很普遍,是因為牽拉的時候,手臂關節脫臼了。
專家提醒:寶寶手臂要是脫臼了千萬別轉,也別揉,找專科醫生將關節復位,很快就好。但是,如果一直採取這種牽拉的保護方法,造成手臂習慣性脫臼,就會嚴重影響寶寶肘關節的發育。
正確保護:媽媽對寶寶學走時的保護和鼓勵是最關鍵的,其實最好的保護是站在寶寶身後,扶住他的掖下隨著他走,但這樣半蹲著你會很辛苦,所以不妨用一塊布圍住寶寶的前胸,你從後面提著布來幫他找平衡,這樣就省力多了。或者,在寶寶初學步的時候,讓他在學步車裡練習,車的四面都有保護,他想走想坐都可以,大人不但可以把自己解脫出來專心守著他,而且還不用擔心他會摔倒。
扶物行走期
寶寶慢慢找到了走的「感覺」,兩條小腿兒開始用力抬高,向前邁步而不是蹭步。
專家提醒:寶寶能這樣走的時候,你可以把學步車撤掉,讓寶寶練著扶著床沿或扒著小車走,大人在邊上看著別讓他摔了就成。
正確保護:如果你不放心讓他扶著東西走,還可以把雙手放在他掖下,但要讓他獨立走,手勁兒慢慢變虛,直到慢慢鬆手。
獨立行走期
寶寶開始下意識地掙脫媽媽保護的手臂,自己獨自搖晃著走了。雖然走起來有點深一腳、淺一腳,但你完全不必擔心。
專家提醒:寶寶自己走需要一個心理過程,一開始有玩具逗他,他會很感興趣,但最怕的就是摔倒。倘若只是沒站穩坐在地上,那媽媽一定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這樣他就會很勇敢地接著走,而且會很愛走;倘若摔得很嚴重,甚至受傷,他就會害怕,很長時間不敢走,這是很正常的防禦反應,最好是慢慢鼓勵他,緩一段時間再走。
正確保護:寶寶自己走也需要父母的保護,比如父母面對面蹲下,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距離要從近到遠一點點調整。或者,給他定個距離,像是從床走到沙發,父母最好跟著。一般,寶寶到2歲左右就都會獨立行走了,所以媽媽們不要著急,彆強迫他走,但如果2歲還走不穩或不會走,就要帶他去醫院檢查了。
◆寶寶學走路注意事項
1、學走路前要鍛鍊寶寶爬行
有的媽媽認為,自己的寶寶還沒學會爬就已經會走了,這是「天才」的表現。但事實上,爬行運動不僅能夠鍛鍊寶寶背部、臂部以及腿部肌肉的張力和力量,而且神經中樞也因為身體在爬行中與其它物體的摩擦受到良性刺激,不斷得到完善。所以作為父母,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爬行。
2、寶寶走路的時機
學走路是一種很自然的過程。隨著寶寶肢體運動能力的日益增強,在經歷翻身、坐、爬、站之後,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來。每個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間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現較大的差距。因此,學走路並沒有所謂最適當的時機,必須視自身的發展狀況而定。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寶寶在11~14個月時開始學走路。如果在11個月以前就有學走路的意願,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只要寶寶在1歲6個月之前能獨立走路,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3、訓練寶寶走路時要有支撐
扶走訓練讓寶寶在可以扶走的環境裡活動,如讓他扶著牆面、沙發、茶幾、小床、欄桿、學步的推車、輕巧的凳子移步。爸媽還可以在寶寶身後,扶住寶寶的胳膊,帶動他向前邁步走,慢慢地過渡到握住寶寶的一隻胳膊讓他自己走,可以配合口令,以調動寶寶的興趣。注意不能牽拉或提起寶寶的前臂讓他行走,這樣容易造成寶寶脫臼。
4、家長的語言、表情等對寶寶學走路有幫助
給寶寶信心,讓寶寶不再膽小、勇敢向前邁步,時時給寶寶鼓勵就很重要。當寶寶不敢向前走的時候,你一定要用諸如「寶寶,你過來吧」、「媽媽在這裡等著你」等言語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張開雙臂努力迎接寶寶的姿勢,讓寶寶樂於向你走近。寶寶走到目的地了,要拍拍手表明他做得很好;也可以抱住他再拍拍他,讓寶寶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要性;還要用言語「寶寶,你做得真好」、「寶寶,你真棒」、「真是個好寶寶」等來激勵他;對他微笑,寶寶也會很高興地笑出聲的。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寶寶對自己的行為也會很滿意,他還會學著拍手稱讚鼓勵自己呢。
5、少抱多走
當寶寶能夠蹣跚走路時,媽媽也要適當學會「放手」,適當的減少抱寶寶的次數。為了鼓勵寶寶自己運動,媽媽還可以將他喜歡的玩具散落在房間不同位置,讓寶寶在收集玩具的過程中得到鍛鍊的機會。
◆寶寶走路錯誤姿勢
1、跌跌撞撞
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所有寶寶都難免會跌跌撞撞。寶寶一開始走路跌跌撞撞,是因為他們的肌肉還不是很結實,身體的平衡性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一般情況下需要大約3-6個月的時間,寶寶才能很好地控制腳步。但如果寶寶生長發育比較成熟了,但走路還是容易跌倒,那就要注意了。可能會引發跌傷、擦損皮膚和骨骼發育問題
2、夾著大腿走路
雙腿呈現x型,一般不願意走路(走不了長路,稍走點路就嚷嚷著要抱)、不好動的孩子中較為常見。有些人不友好地稱之為「大屁股綜合徵」。有時,這種姿勢是缺少肌肉負重鍛鍊。一般只要進行一點鍛鍊,甚至在8歲左右做一點體操訓練,就能把這種不雅的走路姿勢糾正過來。
3、內外八字
走路時,足的長軸和步伐前進方向有個夾角,稱為足的前進角,通常是輕度的外旋,大約有5到10度左右。少於這個範圍稱為「內八字」,大於這個範圍就稱為「外八字」。寶寶走路如果有「八字」腳,實際上是寶寶的下肢出現旋轉畸形。中醫認為,外八字走路有礙陽經,使肝、脾、腎臟氣血緊張,血流不暢,影響大腦血液的供應,造成大腦血液迴流不暢。內八字則影響膽、胃和膀胱的經絡,而這些經絡均在脊柱的周圍,脊柱周圍氣血不暢,一樣影響大腦血液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