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Nong Nong Magazine Co., Ltd. 提供 出生開始學教養-注重「食育」‧為下一代把關
「食育」是近年來相當夯的一個議題,簡單來說即是飲食相關的教育,然而它所傳達的不僅是營養相關的議題,還包括飲食知識、飲食安全、飲食文化與生活習慣。
近年來一波接著一波的「食安風暴」無疑重挫了台灣素有美食天堂的形象,更傷害家長們對於食品的信心,也擔憂寶寶吃了不安全的食物造成發育與發展上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可能在積年累月之下產生無法預期的嚴重後果,這才是最令人擔心與無奈的。
或許,身為家長的您正在為過去幾年來食安問題是否已經嚴重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而感到不安,但這都已成為難以挽救的既定事實,而現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我們要開始注重「食育」,為下一代的健康人生嚴格把關。
透過自己動手做,學習珍惜
想必大家對於媽媽或爸爸下廚所烹煮的美味佳餚都充滿了美好的回憶。不過,當您長大成人出門在外或為人父母後,也開始為自己或孩子準備餐點時,才體會到原來烹煮餐點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以前只要一回到家洗好手就可以開動吃飯,吃完飯後只要將碗筷往洗碗槽一丟,就可以立刻享用到已經洗好、削好、切好的水果,這一切原來都是父母的辛勞所帶給我們的幸福,20分鐘的晚餐,父母可能需要準備1個半小時,如果將購買食材的時間也列入計算,那就更不得了囉!
因此,如果我們能從小就帶著寶寶一起準備餐點,或許也能讓他們提早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哲理,長大後對於其他事物也會懷著感恩與珍惜的心。
點心DIY,寶寶玩出樂趣、興趣與成就感
「手作點心」是近期許多家長們都非常感到興趣的話題,同時也發現許多家長都會帶著手作點心做為鼓勵寶寶們有良好表現時的獎勵品,也儘量減少寶寶們接觸「機器點心」的機會(註:是減少,並非極端杜絕),看得出來家長們的用心。
不過,在我心中曾有個疑問,趁著偶然的機會我好奇地詢問其中一位家長:「媽媽,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做點心給寶寶吃,那製作的過程中寶寶有實際參與嗎?」然而絕大部分的媽媽都表示寶寶還小不會做,何況讓他們參與其中,說不定反而會花更多的時間去照顧他們或收拾殘局。
這樣的想法對於寶寶的成長歷程或許會帶來些許遺憾,其實我們都忽略了孩子們參與製作的過程對於他們小小的心靈而言,說不定是大大的驚喜與體驗,所獲得的成就感會比給予物質上的獎勵更加滋潤心靈成長;此外,參與製作也有助於寶寶的感覺統合、精細動作與認知等面向的發展唷!
從做餅乾獲得正向幫助
以最常見的做餅乾為例子,一起來看看在參與製作的過程中,寶寶們會獲得什麼正向幫助:
觸摸各種質感的食材(主要為麵粉和麵團),有助於增加觸覺刺激的經驗。
用力攪拌麵糊、雙手用力搓揉或擠壓麵團、用麵團切刀將麵團分成小塊或自大麵團上捏起一小塊等,都有助於掌內肌肉力量的提升。
完成大麵糰後,可將麵團當做是黏土般來做出各種造型,激發寶寶的創意,也有助於促進本體覺、掌握操作能力與雙手協調能力。
裁切各種形狀的麵餅或許對於寶寶而言存在著危險性,建議可以參考以下適合寶寶的方法:
(1) 利用圓柱形杯子的邊緣將麵餅壓、切成餅乾形狀,因為圓柱形的杯子方
便孩子們抓握與原地旋轉。
(2) 利用市售餅乾模具,壓出吸引孩子的卡通圖案。
(3) 家長先利用牙籤在麵餅上勾勒出簡單的幾何圖形,然後請寶寶利用塑膠切刀(如蛋糕切刀等)沿著輪廓切割。
對於寶寶而言,做餅乾最大的樂趣之一,莫過於可以在餅乾上盡情發揮畫圖的天分,有幾個簡單的方式家長們可以參考,並帶著寶寶們一起試試看:
(1) 利用自製巧克力醬做為「顏料」,利用棉花棒沾巧克力醬中來作畫,會比傳統利用錶花袋來作畫容易許多。此外,寶寶較容易上手的圖案莫過於將餅乾當做娃娃的臉,畫上眼睛、鼻子與嘴巴。
(2) 市售的無毒食用顏料筆也是不錯的考量之一,但購買前請家長千萬要留意產地與安全標章唷!
完成自製的餅乾麵餅後,接著放進烤箱等待烤好的那段等待期間,寶寶的內心一定會充滿了期待感。不過這段時間可別白白浪費囉!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教導寶寶們養成收拾環境的好習慣,通常內心充滿期待與愉悅心情的寶寶,配合度都會比平時來得好唷!
最後,熱騰騰香噴噴的餅乾烤好後,試吃成功時必定會充滿成就感與無限喜悅。除此之外,家長們也可以帶著寶寶將餅乾跟鄰居、班上同學、公園玩伴們一起分享,或者藉機邀請朋友們來家中作客辦個小小派對。當「好吃!」、「你好棒!」這些稱讚的字句從他人的口中發出時,那種成就感絕對是其他事情無法相比擬的,也可以為寶寶帶來好人緣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