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一體系並非沒有問題。正如之前所提及的後場結構問題,在本場比較依然體現出了隱患。在第一回合對羅馬的比賽中,在大衛雷斯被換下場之後,基斯甸臣失去了保護,接而被迪斯高接連爆破。類似的進攻模式其實在本場比賽也有出現,朗頓面對基斯甸臣,依然能拿住斜向的高球,並且讓基斯甸臣比較狼狽。而且在比賽接近結束的時候,基斯甸臣和艾斯派古達之間配合失誤,繼而導致對方的單刀。穩字往往作為貼在基斯甸臣身上的標籤,但是真的如此嗎?車路士這兩場比賽的對手,其實有很高的相似度。無論是葡萄牙摩連奴還是威爾斯普利斯,兩軍的陣容結構都是多高人、多中堅填補空間,缺乏地面進攻模式、更多地採用高球和反擊,有諸多相似的地方。
曼聯個人實力很強,但缺乏前場的線路與配合,後場更多地依賴人數的堆積和空間的填補而缺乏層次(被巴卡約高多次插上製造機會已經可以側面反映出曼聯後場防守的問題),所以導致了比賽往往通過個人實力碾壓取勝,但場面並不漂亮,甚至往往被有戰術細節設計、有線路設計的球隊牽動(類似哈特斯菲爾德、前晚的紐卡素)。西布朗的麥奧尼、希加斯和伊雲斯組合,本身結構上就存在諸多弱點,而且前場朗頓與積洛迪古斯很難牽制對手。摩連奴和普利斯都不是擅長抓住對方後場弱點的教練,這樣的背景下,車路士這兩場比賽受到的進攻壓力相對較小,甚至沒有過多的考驗。
真正考驗這個後場結構的,恰恰是下一場作客對利物浦的比賽。高普擅長前場線路佈置,沙拿無球跑動飄忽不定,文尼爆發力足以壓制艾斯派古達,法明奴的大量跑動與回撤足以讓車路士如今這個缺乏彈性的三中堅組合比較難堪。而且另一場值得借鑑的比賽正是一個半月前主場負於曼城,對方在50分鐘之後接連獲得入球良機,恰恰是利用了車路士後場缺乏足夠運動能力的缺點。總之,對這一體系的衡量,還需要時間。
干地對法比加斯新位置的設計,是法比加斯轉型的又一個契機,也是當下車路士為了低消耗擊退弱隊採取的新的嘗試。做法比加斯、莫拉達、夏薩特之間的聯繫,也是本場比賽早早3-0的基礎。這對於核心球員負荷過重,傷病接二連三的車路士來説,是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干地和隊內幾名巴西球員之間的內部矛盾是否得到解決,或許將決定了車路士今季歐聯的成績的好壞。新三中堅體系的美好或許只是一時的假象,還需要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