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判斷與真理存在

一般人學佛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拿世俗的道德律與佛法混為一談,所以往往都只能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次裡,而無法真正去體會佛法的真實義。我們應該要覺知到價值判斷的道德律與真理存在有何不同。

價值判斷」是出自於人類道德意識之活動。譬如三十年前衛生觀念並不普及,食物不小心掉到地上,可以撿起來再吃,然今非昔比,一旦食物掉了下去就不要了。有一位同事對我說:「某天飯煮好了,將那電子鍋的鍋蓋給掀開,恰好這時接了一通電話後,跟著就外出了。晚上回到家後,見電子鍋所在之料理台上爬有蟑螂,心想這飯已冷,鍋蓋在出門前又忘了蓋上,或許已遭蟑螂給爬過,基於衛生的考量,就毫不猶豫地將那鍋飯給倒掉了。」各位想想若在臺灣光復初期,誰敢這麼做?要真做了,可能被斥為暴殄天物、被恐嚇會遭天打雷劈!再如中東地區,水比汽油珍貴,汽車加油免費,水卻得花錢買,這和我們的情形恰恰相反。所以「價值判斷」是可以一直建立的,且可隨時間、環境而改變,故而並非「真理」。

真理」只是生命純然的存在而已,它不用腦筋去評判,本來如此。石頭是真理,黃金也是真理;和風煦日是真理,刮風下雨也是真理。那些由大腦中意識型態所形成的價值判斷,無法干擾真理的運行,任何人為的劃分都無法割裂真理的存在。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說的:一位國王很羨慕某間寺院裡的花園,就請寺中的禪師指導他如何建設。回到皇宮後,國王依循禪師的指示,慢慢花了數月的時間,築設了一座全新的花園。落成之日,國王請禪師前來一同欣賞,兩人走在花園裡,但見百花齊放、芳草翠綠、風光明媚、景色迷人。可是啊!卻見禪師一路行來,始終邊走邊搖頭,國王很困惑的問:「怎麼了?我都完全按照您的指示啊!是否有什麼不完美的地方?我再改就是了。」禪師只是默然。兩人步出花園時,恰見花匠將一群殘花敗葉雜草和灰塵堆在圍牆邊。這時禪師走了過去,拿起掃把將那堆所謂的「垃圾」掃到門口,趁著一陣大風起時,將這群殘花敗葉雜草和灰塵捲進了園內,哈哈大笑的說:「這才是個真正的花園啊!」

為什麼呢?花園裡沒有殘花敗葉,沒有雜草灰塵,似乎很清潔。可是,那缺乏了活潑的生命感啊!鮮花殘花、新葉敗葉,都是生命的展現!或許從價值判斷上來說會覺得殘花敗葉是一種缺陷,然而就真理存在的層面來看,花開很美,花落也很美,這樣才能顯示出花園內生趣盎然、處處洋溢著生機啊!人生也是如此,用價值判斷去刻意規劃設計出來的完美,充其量只是一種空殼子的模型美,沒有實質的意義。而在真理存在中,沒有所謂的缺陷與完美的對立,這才是真正的完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