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於台股適逢周末賣壓出籠,加上遇美股感恩節休市等影響,或對台股短期上攻造成阻力,不過隨年底作帳行情逐漸啟動,今仍有望在內資主導下,個股於盤面上養空誘空,再軋空等架構續持穩行進,使盤勢波段高點或仍暫勿預設立場。


另外,受惠於國際熱錢持續回流、全球景氣持穩回溫,加上我國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連18個月正成長激勵,及國內、外法人接連調升台股目標指數最低至少11500點等,皆挹注台股多方發展具正向。


昨(23)日台股雖受美國於感恩節假期前夕,外資觀望心態偏濃,因而買氣明顯收斂,但在法人持續不偏空台股操作,及台股在技術面五日線與月線續呈黃金交叉向上,所有均線維持多頭排列下,盤勢續於高檔震盪偏多整理的格局,仍審慎樂觀。


目前看起來,包含矽晶圓、3D感測、LED、DRAM、被動元件、整流二極體、MOSFET、生技、IC設計、蘋果概念股、電動車等具業績題材或有落後補漲行情之個股及族群,仍值持續追蹤。


不過,受這波國際熱錢持續湧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連續兩個交易日,盤中不斷驚見2字頭,加上月底及年底接近,出口商拋匯需求進場,使台幣恐欲貶不易等影響下,對外銷居大宗產業,如電子、壽險、航運等產業潛在的匯損壓力,仍不宜漠視。


據業內整理,今可能影響台股多、空動向市場消息如下,僅供參考:


(A)利多因子:


1.國際資金湧入,新台幣匯率昨(23)日再升值1.3分,創2個多月新高。法人指出,外資近日操作台股採3種模式,除切入被低估的金融股、布局台灣50反1,近日更狂掃權證,自營商避險部位被迫抬轎,連6日買超104.8億元,成台股屢創27年半新高的功臣。


2.台股連日大漲突破27年半新高後,當投資人不再害怕萬點魔咒,但其實近來盤勢也隱約透露11,000點成為新的心理關卡。不過,法人在陸續給出的2018年展望中,都紛紛超越這個格局,國內龍頭法人元大投顧昨(23)日正式調升台股目標指數至11,500點。


3.頂新集團出售台北101股權好事將近。據透露,頂新集團正積極和日本知名商社伊藤忠洽談出售其持有的37.2%台北101股權,且有別於先前的現金交易,此次將採「股權交換」方式,若下月能順利爭取實地查核,最快明年首季,台北101的董事會陣容將首度有外資董事加入。


4.受蘋果iPhone新機拉貨潮帶動,10月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年增高達7.63%,受益電子零組件業好表現,製造業生產指數連18個月正成長。經濟部統計處預估,全年製造業生產指數有望創歷史新高,年增幅3.6%上看3年最大增幅。


5.蘋果光再度發威!蘋概股包含組裝大廠鴻海(2317)、台積電(2330)、外傳打入蘋果供應鏈的散熱模組廠奇鋐(3017)、3D感測精材(3374)等股昨(23)日股價受關注,法人認為,iPhoneX上市引發熱潮,將帶動蘋概股業績延續。


6.鋁電容產業同步掀起漲價潮,除日系廠商調漲價格之外,立隆電(2472)今年在新規格產品也調漲2~8%,導致2017年的平均銷售單價(ASP)不跌反漲。


展望2018年,立隆電總經理吳志銘預估ASP仍看升,且隨著汽車電子化帶動鋁電容用量從每台100顆升至150~400顆不等,需求看好,因此看好車規產品的營運比重會逐年拉高。


7.市場競逐未來新消費電子產品,看好具人工智慧(AI)功能的智慧音箱成顯學,陸廠小米、阿里巴巴等皆切入卡位,日本明年起積極拓展研發,亞洲市場跟進起飛,台供應鏈如聯發科(2454)、美律(2439)、致伸(4915)等零組件、組裝廠,長線業績發酵。


8.受惠於智慧型手機增加DRAM搭載容量,加上支援人工智慧運算的伺服器大舉提高DRAM平均安裝容量至256GB以上,第四季DRAM市場持續缺貨,第一季雖進入傳統淡季,但仍是供不應求且淡季不淡,龍頭大廠三星傳出已通知通路商將調漲第一季DRAM價格約5%,三星主要通路代理至上(8112)將直接受惠。


9.遊戲研發商宇峻奧汀(3546)旗下超高人氣手機遊戲新作《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9月、10月分別在中國大陸以及台灣上市後,受到廣大玩家熱烈迴響,法人預估,該款遊戲將有望帶領宇峻奧汀11月單月營收突破億元,第四季也有望成為今年營運高峰。


10.雙北市都市更新案近年紛紛「收割」上一波房市多頭的成果,走完程序並可對外出售的都更新案呈現歷年罕見的大爆炸局面,釋出市場可售金額將上看1,000億元,刷新史上紀錄;不過,房價下跌趨勢中,接下來都更案將青黃不接、愈來愈難推動,未來恐將不復見到都更噴量的盛況。


11.消費性IC廠凌通(4952)今年成功搭上蘋果無線充電熱潮,醞釀已久的5W產品終於開始放量出貨,預估今年第四季出貨數量將可望以季增數倍態勢增長,明年將以15W產品接力續衝。


12.隆達(3698)受惠於外資法人、自營商同步買超持股2,697張,以及LED類股人氣旺盛之下,股價帶量攻上漲停,漲停板價位26.2元,創下本波段新高紀錄,漲停委買單量達8,452張,累計今年11月以來隆達波段漲幅達44%。


13.裕隆三寶-裕隆(2201)、中華車(2204)、裕日車(2227)大陸轉投資事業將持續扮演新車銷售業績、獲利成長的領頭羊,預估明年兩岸新車銷量要挑戰33.36萬輛(不含東風日產)新高,年增逾16%。


面對兩岸政府大幅拉高新車油耗標準的緊箍咒,裕隆集團祭出電動車大軍迎戰。裕隆(2201)納智捷對岸明年將上市包括U5 EV+、S3 EV+、S5 EV+等3款純電動車,中華車(2204)轉投資大陸東南汽車也將發表DX3純電動車型。


14.面對國機國造的新式高教機109年6月底首飛的期程,漢翔航空工業(2634)董事長廖榮鑫昨(23)日在岡山廠舉辦法說會上透露,國機國造第1階段委外製造的國內50家廠商,預定12月6日在公司供應商大會上簽約,未來還有第2、3階段委外國內廠商簽約案。


15.康聯生醫(6665)挾鴻海集團光環,在法人預期該公司今年EPS有挑戰7元新高機會下,昨日登錄興櫃,果真氣勢如虹,股價不僅一舉衝高至均價227.48元高價,躍居生技興櫃股王寶座外,在整體生醫股中,也僅次於精華(1565)、康友 - KY(6452)和大江(8436)。


16.瑞基(4171)宣布,登革熱檢測試劑正式出貨巴拿馬地區,明年起對營運貢獻效益將會顯現。法人預期,該公司在防疫檢疫產品已從水產、畜產,延伸至人病體外檢測(IVD),加上市場也擴大至東南亞、大陸、歐洲等地區下,明年營運有機會拚轉盈。


17.全球商用置物設備大廠益張實業(8342)蜜月效應發威,昨(23)日以每股41元,由興櫃轉上櫃掛牌, 盤中最高價61元,最低價53.2元,尾盤收54元,大漲13元,漲幅31.71%,成交量1,231張。


76年創立的益張實業,今年適逢創業30周年慶,昨正式轉上櫃掛牌,成為益張30周年慶的最大獻禮。益張董事長陳新約表示,公司在商用置物及醫療設備等產品布局下,他期望未來3~5年內,公司營運有較大幅度的成長空間。


18.中國廢除一胎化政策提振新生兒數量增加,帶動以嬰幼兒為中心的紙尿布需求持續擴大,SAP、PP不織布應用商機推進,日商Toray啟動第二不織布新廠投資。台塑(1301)大陸寧波SAP、PP產能之應用發展利基也連動引發關注。


19.大同(2371)受惠前3季獲利轉正等利多題材,吸引不少外資、自營商接棒連買,至昨日為止連8漲、漲幅高達35.96%,法人分析,外資雖已開始獲利了結,自營商卻由賣轉連2日買超,帶動昨日股價飆出18.15元,成交量達8.3萬張。


20.和桐(1714)因第三季獲利倍增,增添營運轉機,昨(23)日在特定買盤進駐拉抬,以10.6元收紅,漲幅6.43%,成交張數倍增至19364張,外資、自營商買超1,626張、366張,創波段高點。


21.晶宏(3141)今年以來成功攜手元太,一同將電子標籤產品打入歐美大賣場當中,中國大陸業者鑑於標籤電子化的趨勢,阿里巴巴也於今年推出試驗性商店,可讓標籤上的價格同步隨著線上商店變動,不僅省去更換標籤人力,更達成了即時性。


22.類比IC封測廠捷敏-KY(6525)今年接單暢旺,不僅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封測訂單應接不暇,物聯網及自駕車開始採用的功率模組(Power Module)訂單亦訂單滿手,且訂單能見度已看到明年第二季。


23.上曜(1316)受惠台南首樁建案「湖美帝堡」完工交屋挹注,第3季營運順利擺脫虧損,營收、獲利齊創近年單季新高。董事長張祐銘在昨日法說會中表示,第3季合併毛利率,若不計轉投資子公司(含永捷、越南上曜、永輝光電及上裕營造)部分,「湖美帝堡」建案毛利可高達46%以上。第4季交屋建案陸續入帳,全年盈餘能量奮起推進。


24.即將來臨的北美BLACK FRIDAY黑色購物節帶旺家居生活產業出貨量,包括特力(2908)、關中(8941)、來思達(8066)在第4季除了拉貨積極,亦各擁利多題材,像是特力有中國資產處分利益、關中則有新品牌訂單,至於來思達則有合併南美等3家分公司題材,為獲利增長掛保證,也激出外資連買行情。


25.今年正式進軍電競領域的阿里巴巴,近期動作頻頻,日前入主中國大潤發,又傳旗下阿里雲將為新研發中心招兵買馬,帶動阿里巴巴概念股昨(23)日開門迎喜,晶宏直攻漲停,數字、精誠及元太等都勁揚約5~7%。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提出包括新零售等5新及文娛等2H,做為科技和產業的未來發展模式,將「電商、雲端、物聯網、新創、資訊、物流、游戲」等概念進一步融合再發展,促產業掀起一波革新。


26.行政院擬整合科技研發資源,點火155億元,在4年內孕育100家小型研發型服務公司(Research Service Company,RSC),培育台灣的獨角獸的新創企業。


27.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周四公布,歐元區11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由前月的56攀升至57.5,觸及79個月高點,預示歐元區第4季經濟可望創下2011年開年來最佳季度表現。


而歐元區11月服務業PMI初值由前月的55升至56.2,創下6個月新高。11月製造業PMI初值則由前月的58.5升至60,改寫211個月的新高。


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最新的PMI數據明確顯示歐元區企業正蓬勃發展。11月的經濟成長加速,可望使歐元區經濟創下2011年初以來的最佳季度表現。


28.研究機構Adobe Analytics預測,今年「網路星期一」(Cyber Monday)的線上零售額估計達66億美元,金額將創下美國史上最高,並大幅超越感恩節翌日「黑色星期五」的50億美元。
 
儘管美國不少線上零售商提前在感恩節當日(23日)就展開年終折扣促銷,但消費者預期下周一(27日)返回工作岡位後,零售商會繼續推出優惠活動,因此等待價格最低的時候再出手購買。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資深零售分析師穆普露(Sucharita Mulpuru)表示:「民眾熱愛各種促銷活動,再多都不會厭倦。」


29.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南亞大國印度被視為重點。為深化台印經貿交流,外貿協會率領台灣業者,昨(23)日在印度科技重鎮班加羅爾舉辦「SMART ASIA 2017 Expo & Summit」,重點鎖定近年台灣在ICT及智慧城市應用上成果,盼以此敲開印度市場大門。


30.印度現任總理莫迪提出「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 智慧城市等政策,為其內需市場開啟莫大商機。貿協本次協同業者辦展,即以智慧城市、智慧運輸、安控設備等作為主打。揚名於綠能產業的台達電,迄今全印已有大小15個據點,台達電企業本部副總裁蔡榮騰受訪時表示,公司於2003年進入印度主攻內需市場,預計在2019年於班加羅爾要設立工廠及12層樓的研發中心。


31.金融豐收年,據金管會公布最新統計,今年前10月,銀行業、證券業及保險業稅前獲利合計4,848.3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6%左右,全年應可突破5,000億元大關。


三業中,證券、投信及期貨業今年前10月稅前獲利共449.81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52%以上,成長幅度居各業別中最大,其中又以券商前10月獲利354.86億元,成長61%為主要成長動力;保險業前10月稅前獲利1,254億元,也比去年同期成長16.65%,銀行業獲利則成長5.6%,金融業全數較去年同期獲利增加。


32.友達董事長暨執行長彭双浪表示,小尺寸面板拉貨力道強勁,電視面板下半年價格調整,但是品牌廠商積極備貨為旺季促銷做準備,看好今年年終旺季銷售表現。目前看來第一季訂單能見度高,明年仍是供需健康的一年。


33.搶攻女性消費市場,華碩二度攜手日本當代藝術攝影家蜷川實花,推ZenBook筆電系列配件,欲拉抬其女性客戶占比成長至4成以上;同時針對競爭更趨激烈的台灣電競市場,華碩則看好多款電競新品接力上市後,市占將挑戰55%新高。


(B)利空消息:

1.新台幣匯率盤中不斷見到2字頭,讓有14兆元海外投資的壽險業「皮皮挫」,據金管會23日公布的最新統計,到10月底,整體壽險匯兌損失已達1,465億元,若新台幣再繼續升值,則全年匯兌損失恐超過1,500億元。


2.新台幣匯率一直升,進口車商都笑了,國產車業者臉都綠了!裕隆汽車總經理姚振祥昨(23)日表示,新台幣升值助長台灣進口車銷售市占,多年前台灣滿街進口車的場景恐將重現,疾呼「國產車要更努力!」


3.光通訊元件廠商聯亞(3081)近期多面承壓,內有大股東持續處分持股落袋,外有外資報告大幅調降評等,加上借券餘額近期急速上升,導致昨(23)日股價一口氣重挫7.61%、收在364元,一口氣跌破季線和半年線支撐,在高價股當中的跌勢最為慘烈。


4.美國聯準會(Fed)公布上月會議紀錄,內容顯示下月升息幾乎已成定局。不過部分官員擔憂通膨陷入低迷時間可能比預期長,意味明年升息速度恐將放緩,受此影響,美元指數降至1個月來低點。


美元對一籃子貨幣的美元指數周四跌至93.307,為10月20日來最低。美元兌日圓、瑞郎、瑞克朗與歐元均走跌,其中又以兌日圓跌勢最重,一度急貶逾1%至111.3,為兩個月低點。至於歐元兌美元則升抵1.1818的5天高點。


5.《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先前威脅,若重訂過後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不符合美國利益,美國便會選擇退出。但根據該報月調顯示,高達82%的經濟學家指出,若美國退出NAFTA,恐怕會拖累未來2年的經濟成長率,而另有7%的受訪者表示,這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6.CNBC新聞網站報導,叫車服務業者優步(Uber)坦承去年曾遭駭客入侵造成數千萬名用戶個資外洩後,隨即引來澳洲、新加坡、英國等政府介入調查違法嫌疑,日後若確定違法可能面臨鉅額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