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寒冷,人們普遍容易犯困,尤其是女性和畏寒怕冷的人,非常容易感覺睏倦、精神不振。今年入冬以後,連續的陰雨天氣,更是讓「冬困」現象格外明顯,尤其辦公室一族,常常要靠茶和咖啡等物來提神。這到底是怎麼了呢?主要是由於下雨天氣壓高,濕氣過重,腦缺血、缺氧相對加重,中醫上叫做「寒濕困脾」,會讓人感覺嗜睡,身體很重。究其根本,還是濕氣太重啦!


讓我們先來看看濕氣的典型症狀:

1、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2、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3、刷牙噁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4、小腿肚子發酸發沉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當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時,也是體內有濕氣的典型特徵。

5、頭部

當時期首先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除濕氣,祛濕健脾,女性和中老年人最熱門的話題。

看看體內濕重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1、體內濕氣大=油性大火氣不暢易長痘

人一般長痘痘的原因有二:一是體外因素;二是體內環境因素,體外因素一般對痘痘只是起到了秀髮的作用,而體內環境才是長痘痘的決定因素。

從中醫角度看,長痘痘是因為身體油性變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氣的排泄,從而導致體內熱氣堆積,從而誘發痘痘。而油性大,則是我們所說的「濕氣重」。

2、肥胖+浮腫

濕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3、傷害關節

濕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濕,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4、影響排泄

濕氣過重,會造成「濕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乾淨的感覺。中醫說,「濕氣如裹」,濕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濕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如何祛除體內濕氣?

男人去濕,最好的方法是運動。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男人可以用這幾種運動達到去濕的目的: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強水分代謝。

其次是點揉承山穴。

每天用大拇指,採用點按式的方式按摩此穴1~3分鐘,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濕效果;搭配一些祛濕的食材,如薏米、生薑,去濕效果非常棒。

一、食療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薏米:

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做法:紅小豆和薏米洗凈浸泡2小時,一起倒入鍋中烹煮,多加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漸漸煮,煮到紅豆薏米爛。

祛濕方法:

1、保持室內通風、乾燥(外)

如果房間過於潮濕、空氣不流通,往往這時候濕氣最容易纏上你的。所以建議平時保持房間乾燥不潮濕,平時窗戶也要打開通風。

2、拔火罐(內)

拔火罐是傳統的養生方法,能除體內的暑濕,逐寒祛濕、經脈之氣流暢,肌膚穴位敏感是治療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最佳時機。

3、艾炙

艾灸也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

雖然夏天快到了,但是這幾天天氣潮濕多雨,下雨少外出,在家也要做好防濕準備。你還知道有哪些好方法祛濕?不妨一起分享。

艾葉足貼艾草足貼通絡祛濕驅寒去濕氣貼

艾葉泡腳雖然可以起到較好的去濕效果,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用艾葉泡腳,比如女性月經偏多的話,不適合在經期泡腳。比如糖尿病患者或者是出現發燒症狀的朋友,應該事先諮詢醫生,如果不適合用艾葉泡腳的話,就應該遵醫囑。

艾葉貼中含有豐富的艾葉元素,具有透皮入骨的作用,能夠對關節疼痛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慢慢地疏通,進而達到消除氣血漸衰不能濡養筋骨,或頸項部創傷,導致經絡阻塞、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