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豐收年,據金管會公布最新統計,今年前10月,銀行業、證券業及保險業稅前獲利合計4,848.3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6%左右,全年應可突破5,000億元大關。


三業中,證券、投信及期貨業今年前10月稅前獲利共449.81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52%以上,成長幅度居各業別中最大,其中又以券商前10月獲利354.86億元,成長61%為主要成長動力;保險業前10月稅前獲利1,254億元,也比去年同期成長16.65%,銀行業獲利則成長5.6%,金融業全數較去年同期獲利增加。


細究獲利原因,保險業獲利成長主要來自投資固定利息收入增加及實現股債資本利得;證券業應是台股站上萬點,券商投資及客戶交易費用成長;銀行業則是淨利息收益成長,且呆帳費用等費用減少。


今年銀行海外分行前9月收益比去年同期增加72.4億元,但在新南向18國的分行獲利卻減少3億元,主要是有3家銀行的新加坡分行踩到國際原油商Swiber的聯貸案,分別提列數億元的呆帳,造成今年前9月新加坡分行的獲利僅20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億多元,衰退幅度逾39%。


另外如印尼分行、柬埔寨分行前9月獲利都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4億及3億元,馬來西亞及緬甸分行獲利也都衰退,因此新南向中的東協10國的分行今年前9月獲利56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4億元,衰退2成;但澳洲分行卻獲利增加約9億元,減緩新南向分行的獲利衰退幅度。


也就是今年前9月銀行海外分行及大陸分行獲利加91億元以上,主要來自美國、日本、香港及大陸分行的獲利增加,成長幅度都在二位數以上。


金融業獲利高峰在2015年,當年銀行、保險及證券三業稅前獲利共5,612億元,銀行即包括外銀、陸銀在台分行、信合社、票金及儲匯業,全年共獲利3,717億元,保險業當年也獲利1,501億元,證券業394億元。


去年金融業獲利衰退,主要是資本市場表現不如今年及壽險初年度費用大增,保險業全年獲利僅1,196億元,銀行也因為呆帳增加,全年獲利3,370億元,證券也只獲利323億元,全年金融三業獲利僅4,889億元,創3年新低,今年則可望重回5,000億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