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人通常有幾個特點,第一個是感恩,第二個是寬恕。——黑立言
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覺得自己年事已高,決定要將事業交棒給兒子。富翁將兒子們叫到跟前,給他們每個人一筆錢,要他們出門增長經歷。
出發前,富翁告訴三個兒子:「你們一年後回家,告訴我外出旅行這段時間,自己所做過最高尚的一件事。我的事業不應該分家,繼續集中經營才能讓我們家世世代代更富有,所以誰做的事最高尚,我就把事業交給誰。」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三個兒子也回到父親的跟前,報告這一年來的收穫。
老大先發言:「我在旅途中認識一位陌生人,我們很快變成好朋友。他十分信任我,將一袋金幣交給我保管。後來他遭遇意外身亡,我將金幣原封不動的交還給他的家人。」
聽完後父親說:「你做得很恰當,但誠實是應有的美德,不能算是最高尚的事情。」
老二接著說:「我旅行到一個貧窮的村落,見到一個衣衫破舊的小乞丐跳河!我立即跳下馬,奮不顧身的跳進河裡,把那乞丐救起來。發現他孤苦無依,才會尋短,就給了許多錢救濟他。」
父親回應:「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應盡的責任,幫助弱小也是我們家的教誨,還稱不上是最高尚的事情。」
沉默了一陣子,父親望著老三,對他說:「這段期間你做了什麼高尚的事?」
老三遲疑的說:「我沒做什麼高尚的事。只是在路上不巧遇到一個仇人,他看我一個人出門,千方百計想陷害我,讓我差一點就死在異鄉。有一天晚上,我在懸崖邊的山路上騎馬趕路,發現我的仇人正在崖邊的一棵大樹下睡覺,我本來只要輕輕一腳,就可以把他踢到懸崖下,但是我只停下來看看他,什麼都沒有做就上馬繼續趕路……」
父親馬上嚴肅的說道:「孩子,能原諒一心想害自己的仇人,是高尚而且非常難做到的一件事。而你年紀最輕,卻辦到了!來,我所有的事業就交給你,你帶領著哥哥們好好做。」
二○○二年十二月美國第一大報《今日美國》的封面故事,談到一個有趣的研究,想找出快樂的人所具備的特質。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快樂的人通常有幾個特點:第一個是感恩,第二個是寬恕,但是這兩點卻又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特質。尤其是寬恕,更是難上加難!
記得我在美國唸高中時,我們全班有一次外出旅行,去參加一個科學展。展覽的項目非常精采,都是一些如何將高科技應用在日常生活的種種成果。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次展覽的主題:「寬恕與原諒──人類進步的動力」。
當時我想不通這兩者的關係,就主動問主辦單位的一位工作人員。
他聽到我的問題,馬上變的很高興,開始滔滔不絕的舉了許多因寬恕而促進科學進步的實例,譬如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人原諒了發明飛彈炸死英國人的德國火箭專家,使得火箭技術的研發不致中斷,人類後來才能登上月球等等。
我聽了這些例子及說明後,當時心裡非常震撼。
因為當時我與許多年輕人一樣,常常浪費許多精力去想別人對我不好的事,例如有一次同校的鄰居開party,只請我弟弟去玩,故意不邀請我,嚴重時我甚至會對這些人心懷怨恨。
但這次參觀經驗,讓我開始覺得這樣做似乎不太值得。後來接受卡內基訓練後,更堅信應時常提醒自己,不對敵人心存報復。
相信這個理念,並不是因為我有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高尚情操,我的動機其實蠻自私的。想想看,當我們對敵人心懷怨恨時,就是給別人更大的力量來打擊我們,給他機會破壞我們的睡眠、胃口、健康和心情。如果我們的敵人知道,他竟然帶給我們這麼大的煩惱,他一定高興死了!畢竟,憎恨傷不了對方一根寒毛,卻會把自己的日子變成很難過。
卡內基先生有一次訪問美國前總統、也是二次大戰時的盟軍統帥艾森豪的兒子,問到他父親最讓人佩服的特質是什麼。
艾森豪的兒子想了一下,回答道:「我父親從不浪費一分鐘去想那些他不喜歡的人,這一點最值得學習。」艾森豪的這種人生觀,使他比其他戰功更顯赫的美國將軍更有成就。
阿拉伯人有一句諺語:「別人對我有恩惠的事,要刻在石頭上;別人對我有仇恨的事情,要寫在沙子上。」
提醒我們要經常牢牢記住我們所得到的恩惠,卻要讓他人對我們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隨風而逝。為了自己的幸福,我們應該記住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