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時候,如果遇到了經濟崩潰、發生戰爭、或者自然災害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就能夠發現有一批「下南洋」的人出去謀生。所謂的下南洋就是去中國南方以南的一些島國上去重謀生路。

其實在鄭和下西洋之前就已經有下南洋這樣的人了,只不過數量是非常少的,到了元末的時候就明顯發展了起來。當時在歐洲國家統治南洋的時候,他們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的,所以他們就會到中國的沿海地區來招人,有些人為了賺錢便就會跑去南洋去。

尤其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荷蘭人在福建一帶招人,於是當時遷徙南洋的人就出現了一個高峰,而且因為人多居然還建立了一個國家,納土納群島就是華人建國的。

其實南洋就是清政府對東南亞較深區域的一個統稱,而在當時的中國人們還都是非常的傳統,大家都覺得不能背離家鄉,一定得守在家鄉裡死也得死在這裡。但是這只是內陸人的想法,而沿海地區的人就不這麼想了,對於他們來說能活下去就是最好的。

所以當時下南洋的人裡面大部分都是沿海地區的人,再加上當時荷蘭對這些下南洋的人給出的條件那是十分好的,不但給他們免費的房子住以外,還會給他們大米和食鹽以及還給他們土地讓他們種植配備專門的人來保護他們的安全。

所以在這麼優越的條件之下,許多人為了謀生都去下南洋了,還有一部分人直接就在那裡定了居,據統計1860年和1950年是下南洋的高峰,這兩年間一共去了可能有大約兩百多萬人,人數十分的龐大。

後來西方殖民者發現了能採集的礦物,所以便又來到了中國開始招聘勞工,因為對勞動力的迫切需要,他們甚至對老百姓採取哄騙以及收買的方式還會綁架一些年輕人去東南亞的礦上去工作。於是1912年的時候,中國政府便站出來呼籲要保護華僑,於是這種被騙去的情況就少了很多。

二十世紀初,中國戰亂不斷於是大量人開始選擇下南洋,也正是這一時期導致華人發了財。後來日本人侵入東南亞許多人為了躲避戰亂便都回了國,後來家鄉也發展的越來越好便也有很多人留了下來。

現在中國發展越來越好,下南洋的人也越來越少,但這些下南洋的人卻也領導著當地的經濟,華人對那裡的經濟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2016年的時候據統計外派勞工往中國國內的匯款總額達到了4450億美元以上,這樣的數字拉動的不知道是多少個國家的經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