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生命的改造 --- 淺談禪定


上回談到修行過程的最初階段,從毘盧遮那七支坐相開始,經迥粗住、細住到欲界都還在欲界的範圍中。從未到定起,才算是真正的進入修行,再經過八觸十功德,才進入色界,自此才有所謂的初禪定、二禪定、三禪定與四禪定,也是一般所通稱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當成就初禪果,命終即往生初禪天,成就二禪果、即往生二禪天,以此類推。


欲界的眾生尚有欲望存在,色界則無欲望僅存形象,因為六根到了初禪定,鼻根與舌已不起作用,到了二禪則六根皆斷,但粗的喜樂尚存,三禪時只剩下喜樂的細,所以稱三禪天為離喜妙樂地,最快樂的享可說在此,因為此處只有微細的樂,而沒有很粗的喜。而四禪天則是捨念清淨地,連喜樂的念頭都沒有了,所以是清淨的。


至於從欲界進入色界時,色身是如何改造的呢﹖其過程就是所謂的八觸十功德,八觸是指身體會有寒、暖、滑、澀、痒、動、脹"浮"、縮"沈"的感覺,每一種都還要經過十個階段的變化,算起來總只有八十個階段,一個修行人能有這樣的境界,已算得上相當用功、相當精進了,否則的話只能說是處在泛說修行的層面。當八十個階段皆超越了,才成就初禪定,一旦進入初禪定,色身即開始轉變,首先是鼻根舌根不起作用,也就是沒有聞香,也沒有吃的欲望,也唯自此起才能真正感受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而所謂鼻舌二根的轉化,並不是聞不到香味,而是不想起作用,因為四大已變,世間的香臭濃淡對他而言已經沒有意義了。到了初禪定後再繼續用功,就可進入二禪定,此時其餘四根亦不再起作用。


在八觸十功德的變化過程中,修行人會碰到的第一個現象經常是見到光,而且身體會有輕安、舒適的感覺,但這都只是幻境。用身理解剖學來講,由於人類大腦的前部"也就是額頭"主管眼根與觸根,當我們放下身心世界、沒有壓力的時候,腦的運作會擴充,而馬上見到光。所以要只光並不一定要靠打坐,很多佛弟子在睡覺的時候就能見到光。其實不要說佛弟子,一般人在遭受種種壓力逼迫後,突然一個峰迴路轉,生活境界改善後,每天睡覺都會很輕鬆很舒服,也都可能夢見光,這就是他個人所謂的瑞象現前,事業也確實愈作愈順利,造成良性互動。也有許多人常自稱見佛放光,但反觀他的煩惱並未減少,那麼這個佛他是白見了,因為見佛聞法,得無生法忍,或是證阿羅漢,這是一以貫之,倘若見了佛煩惱依舊,那肯定是幻境。而事實上,一個學佛人他絕對見到佛,就像拜觀音的一定見到歡音,拜聖母的一定見到瑪莉亞,拜媽祖的也一定見到林默娘一樣,一切都是幻相,都是意識型態的反射、文化的暗示作用,不過是凡夫之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