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參話頭

"參話頭"這個修法是中國人特有的,與印度的修法截然不同,雖然""這個字是 從印度的語音"禪那",所譯過來的,但印度人對禪的定義卻與中國人大異其趣。

在印度,禪表示靜慮"靜靜的思慮"、思惟修"思考著修行",或是功德叢林"一切 的功德皆來自這個修行"。可是中國人認為所謂禪者,即菩提涅槃,妙明真心。菩提是覺 悟,涅槃是本來面目,妙明真心即指真心的妙用,翻譯成白話就是說覺悟到我們生命生存 在的本質後,如何去起種種千變萬化的運用。

不只在定義上有這樣的不同,談到禪修,我們知道光是數息觀、白骨觀就有不同的方 法,中國人講"參禪,什麼是"參﹖"禪為什麼要用"參的﹖這是因為要去覺悟 生命的本來面目,但本來面目很高,所以要"參"向上用參,向下則用垂"。參禪的意 義既在向上追求最高境界,那麼畏安般守意,安那般那上,或白骨觀不淨觀,所諳的與我 們所說的參話頭有什麼不同﹖答案是大不相同。不論是數息觀的"數隨止觀還淨",還是"白骨觀不淨觀"的死脹瘀膿壞土啖骨散,不管是六慧還是九想,都有相當嚴謹的次第, 一定先有次,再談交融,最後一氣呵成。但參話頭沒有次第,只要你起疑情,疑情不是懷 疑,而是要你接受一個觀念,那就是在我們生命中有一個本質,它是真實的存在著,你先 去肯定它。雖然沒有經驗過,也不了解它,但沒有關係,可以慢慢的去求證,這就是疑情 。重要的是求證的方法不能夠運用世間的思惟邏輯去推理,因為那只是一套理論,無法真 實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與本質。

修行人是真正能夠感受到生命的本質與存在的,而釋迦牟尼佛更是生命本體的完全展 現,所以說釋迦牟尼佛的本身就是真理。我們凡夫不能叫真理,因為我們尚無法完全展現 ,所以雖然說佛有佛性,我們也有佛性,佛的佛性不比我們多,我們的佛性也不比佛少, 但二者之間確是有差別的,釋迦牟尼的佛性是覺悟的品質,我們的佛性尚是覺悟的能力。 我們雖然具有覺悟的能力,可是還沒有覺悟,世尊不但有覺悟的能力,而且還完全展現出 來成為他生命的品質,所以他是真理,而我們不是,我們也不說世尊是真理的代言人,因 為他就是真理,這是我們該有的基本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