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的草地、路旁,常常長有這種野草,不知道我們有沒有留意過呢?別看它毫不起眼,但確實一味兒醫治肝病的良藥。
它學名叫敗醬草,又叫菥蓂、遏藍菜,是罌粟目菥蓂屬下的植物,除西北外,我國各地均有散布。敗醬草性涼,味辛、苦。入胃、大腸、肝經。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之功。首要用於醫治肝炎、腸炎、闌尾炎、痢疾、眼結膜炎、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敗醬草不光有保肝利膽效果,還有抗肝炎病毒、使肝細胞炎症衰退和毛細膽管疏通的效果。能夠促進肝細胞再生, 避免肝細胞變性, 改善肝功用效果。
但敗醬草熬煮時有濃郁的腳臭味,一般人很難接受。那麼除了敗醬草認為還有那些肝炎的剋星?其實還有兩種被忽視的中草藥也是肝炎的剋星。
趕黃草,首要散布於東北、華北、華南和西南,一般生於河坎溪邊濕地邊。具有利水除濕,祛瘀止痛之成效,用於黃疸,水腫,跌打損傷,脹痛。
...
其性溫味甘,歸肝、腎經。趕黃草具有清熱解毒,平肝健脾的成效。在臨床醫學中常常被用為醫治酒精肝,脂肪肝,藥物肝,壓力肝,甲B肝病毒,膽囊炎等肝臟類病症。
其實趕黃草是苗族民間醫治肝病的經驗方,苗族人代代慣用,稱它為「神仙草」。早在明代的《救荒本草》一著中隊趕黃草的清熱解毒、退黃化濕,活血散瘀,利水消腫的成效有所記載。
趕黃草花茶
而現代對於趕黃草更為科學的研究標明趕黃草內含多種有用成份確實對肝損傷具保護效果,能恢復肝臟功用,減低喝酒及藥物對肝臟的危害,按捺肝纖維化、肝硬化,並對A肝、B肝、緩慢活動性肝炎具有明顯的醫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