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三失道人

有人會覺得,師父講經就應該教我們怎麼念佛可以往生、怎麼做可以早點到極樂世界?
但其實我們不該老是想那些,因為佛法是活的、人的,是「活人」的方法,是要讓我們活出生命的精彩、活出生命的芬芳跟燦爛。
 
學佛不要老是想要「怎麼死」,而是要想「怎麼活得更好、更幸福」
所以紅塵世間的「三失道人」不能學佛:失戀的、失敗的、失意的,這三種人不能學佛,因為這樣的人只是暫時躲到佛門中尋求安慰罷了。
 
失戀的人說:「我的他,不給我愛了,我要去死了…」怕他尋短,所以告訴他:「念阿彌陀佛,你的他就會回來了…」但那只是安慰而已。
 
事業失敗的人說:「無顏見江東父老,我要去跳河…」佛門慈悲,告訴他:「趕快念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這也只是安慰他罷了。
 
失意的人,到處不如意、不得寵,佛門只好收留他,叫他:「念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這些都不是真學佛,那只是過渡期,因為他遇到生命中的低潮,佛教給他一點安慰。
 
不過也可能是佛教太慈悲了,導致「三失道人」很多,大家就以為「三失道人」是真正的出家人,其實不是啊!「三失道人」只是在佛門中復原的人,不要把他們當作是佛門中的出家人。真正的出家人,是很積極,有責任、有使命的,因為他們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而不會消極頹廢
 
要成為一個標準的佛弟子,要具備健全的身心,才能真正發菩提心,真正行菩薩道,否則就很有可能是「三失道人」
 
失敗的人,佛門中暫時接濟他,幫他安頓身心,幾年後,當他恢復健康、想通了,生命能量充足了,再回到社會上去打拚、去努力,這是可以的,這也是佛教寺院的基本功能,但我們不能將這樣的人視為真正出家修行的人。
 
話說回來,當恢復生命能量,重新燃起鬥志以後,靜心想一想:「佛門其實還不錯,與其在社會打拼,不如在佛門中奮鬥,弘揚三寶,將佛陀的真理散播滿人間。」有了這樣的念想,才真的叫作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了。
 
期望每一位學佛的人,都能活得很幸福、很溫馨,把生命中的那份芬芳、那份愛活出來,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溫暖、充滿愛,才符合佛陀來這個世間的價值跟意義。
 
當我們如此學佛的時候,走出去讓別人看到容光煥發的樣子,一定會說:「你最近不一樣喔!」這樣就對了,這才是最好的保養品。所以真的學佛人是很殊勝的,值得他人的恭敬。
 
 
文章出自:《四十華嚴玄談》:第十章: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