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捨 因緣俱足方可修


 
《華嚴經》裡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來找佛陀,佛陀在那一世是一位國王。
 
那個人跟佛陀說:「我要你的財產」,佛陀說:「給你」。
「我要你的兒子」,佛陀也說:「給你」。
「我要你的太太」,佛陀也是說:「給你」。
後來那個人又說:「我要你的王位」,佛陀還是說:「都給你」。
那個人又跟佛陀說:「那你來做我現在正在做的乞丐」,佛陀也說好。
 
試問,這種「慈、悲、喜、捨」,你做得到嗎?
 
當然在我們這個世界,也不容許你這樣做,你要修這種慈悲喜捨,現在也沒辦法修。所以有些修行法,是要經過好久好久的時間,才會有那樣的因緣、那樣的世界讓你去修。
 
你不要看佛經這麼寫,你就也跟著做,把太太讓給別人,那不行,這個世界有這個世界的社會責任、道德標準,那是不容許的。
 
另一個例子,華人習俗主張人死後入土為安,人死了要入土埋起來;現代都改成火化,放在塔裡或埋起來,也是入土為安。
 
西藏人主張天葬,親人死了,就切成四塊丟到山上去,很多老鷹就會來瓜分屍體,可是我們不能學西藏人這麼做,一這樣做,馬上被抓起來了,這是因為那是不同的文化背景。
 
南美洲的土人又不一樣,父母死了,為了懷念他們,就把父母的頭割下來掛在門口。我們能學南美土人這麼做嗎?當然不行,因為那是不同的世界。
 
所以,有許多慈悲喜捨的心、那個心量,你做不到,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辦法修。佛經裡講的是「超時空」的,不要以我們這個時空,去做那些超時空的事,不然人家會說你是神經病。要是不了解佛法的意義,只是一味地執著佛經上所記載的去仿效,那就搞錯了。
 
 
文章出自:《四十華嚴玄談》第十二章:生命故鄉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