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去,一濕難除。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濕邪。
但怕什麼來什麼,濕氣重是個非常普遍的問題,養生君幾乎每天都會在後台收到很多讀者問,怎樣去寒濕?
多數時候,都會回答大家:赤小豆薏仁湯。然而很多讀者反饋,並沒什麼明顯效果。直到養生君查閱各種資料,看到一個南懷瑾大師講過的一個食方,不是吃的,而是貼肚臍,很多人試過後,第二天就有了明顯反應。
所以如果你也是濕氣重,或有體寒痛經、胃寒等症狀,那麼,一定要把這篇文章看完。
濕氣怎麼來的?
1、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肉吃得太多
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裡有污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所以大便無法成型。
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但如果愛吃肉食,長期下來,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
2、受寒,遇寒則寒濕,遇風成風濕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就算我們再小心,總難免受寒吹風。而濕邪從不孤軍奮戰,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
3、吃生冷食物,當時爽了,久之成內濕
夏天冰西瓜,冰糕,冷飲,冰啤,怎麼舒爽怎麼來。但代價就是,不加節制的話,寒氣集聚,生成內濕。
濕氣在脾胃,則脾胃虛寒,一吃生冷就拉肚子,還容易腹痛。
濕氣在子宮,則宮寒,子宮屬於生殖系統,於是痛經、月經延遲等問題都跟著來了。
4、七情傷身,尤其是生氣抱怨
由於生活壓力大,很多人容易生悶氣和怨氣。生氣怨人時身體會產生寒毒,寒毒聚集,導致體寒。體寒的人容易排便不暢,稱為寒秘。生活雖然如此艱難,也請開朗些,大度些,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生病就是最大的懲罰。
如果你大便稀溏,脾胃虛寒,四肢怕冷,宮寒痛經,寒濕體質,那麼,重點來了,下面這個神奇的小方子一定要收藏。
大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發明了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以調理腸胃。因為操作方便,功效顯著,賺了不少錢。
其實呢,我們根本不用溫灸器,用一個小小的食療方,放在肚臍睡覺,效果會更好!
這是南懷瑾大師在講學時,推薦給學員的,後面記入了他的著作《我說參同契》第54講,有疑惑的讀者可以去網上查閱這本書,以下為書中原話:
用干桂圓肉一顆,花椒六、七顆,加上那個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麼大,放在肚臍裡就行了。(說明:桂圓、花椒、艾絨的比例,大概是4:1:1,還可以加入一點乾薑)
這個方子的材料,都是天然安全的食材,而且屬於大熱之物,干桂圓吃了容易上火,花椒就不用說了,艾絨呢,我們艾灸時,艾柱裡就是艾絨。睡覺時放肚臍,用透氣的膠帶粘住,第二天起床揭掉就好了。
記住,早上要揭掉,不然容易引起上火。
貼上後肚臍周圍暖暖的,睡覺非常舒服,同時又在睡眠中調理你的寒濕體質。
如果有上火現象,大家可以同時貼腳底的湧泉穴,引火下行,同時排濕氣。
大家不要小看肚臍,肚臍是會吸收的,我們在娘胎裡,靠的就是臍帶吸收營養。所以中醫上,艾灸要灸肚臍,熱敷要敷肚臍,還有專門的各種臍療法,就是這個原因。
由於人的體質不同,這個肚臍貼小方子用後,可能會打嗝、放屁、肚子咕咕叫,內有股曖氣上下流動,開始可能拉肚子等,這是正常的藥性反應。尤其胃寒的人,容易引起排便不暢,拉肚子其實是在排寒氣,保持每天貼,熱進寒退,日久生變,身體康健。
這個方子也不僅僅是調理脾胃虛寒,對宮寒(痛經、月經量少、有血塊)、濕氣重、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都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大家可以買好的材料,自己在家手工做,艾絨在中藥店一般也買得到,將三者搗碎後充分混合即可,睡前放適量一點在肚臍,用膠帶貼上(皮膚易過敏的最好用醫用的透氣膠帶),天亮後揭掉。
每個人體質不同,有的朋友用後會產生上火現象,那可以連腳底的湧泉穴一起貼上,引火下行,還能同時拍濕氣。第二天你會發現,腳底的材料濕濕的。
但切記:此方適合陽虛患者,陰虛患者忌用。以前常有讀者問,怎麼區分?教大家個簡單的辨別方法,陽虛怕冷,體質偏寒;陰虛燥熱,手腳心出汗。
這個方子被很多人用過,反饋非常好。經過臨床總結,對以下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1、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上身燥熱下身冷等。
2、寒濕重,陽虛怕冷,手腳冰涼。
3、脾胃虛寒,引起便溏,大便不成形,不能吃生冷。
4、宮寒、痛經,經量少、有血塊等症狀。
註:孕婦、哺乳期、經期、不滿兩歲的兒童、陰虛燥熱的人忌用。
對症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家做,但選材一定要好,一次可以多做點,多用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