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與爾等國民之間的聯繫,一直都是由互信互愛而來,非僅依神話和傳說而生,也不是基於,『天皇是現世神明、日本國民比其他民族更加優越,從而應該支配世界』此等空想的概念。」——《關於新日本建設的詔書》節選

1946年1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日本昭和天皇裕仁發布《關於新日本建設的詔書》(新日本建設ニ?スル詔書),短短1000餘字中,除了有關日本戰後發展的內容,還有一小段文字吸引了大眾的目光,裕仁天皇否定了身為天皇的「神性」,確保日本快速從戰爭中恢復。

1938年昭和天皇巡視陸軍照片。(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按照日本傳統說法,日本天皇是日本神道教中太陽神「天照大神」的後裔。傳說天照大神賜給子孫三神器作為憑證,保佑子孫永遠統治日本。這是日本君權神授的依據,因此天皇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承。不像其他國家的皇帝經過改朝換代。

歷史上,天皇掌有實權的時間並不長,在鎌倉等幕府專權的700多年間大權旁落,直到1867年「大政奉還」天皇才重新站回政治舞台。1889年,明治天皇頒布《日本帝國憲法》,首次明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治之」,議會和內閣只是臣子,而且天皇擁有統率陸海軍的實權。明治天皇推行「明治維新」,又發動對中國和俄國的戰爭,日本從此躋身世界強國。

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改年號為昭和。昭和天皇並不反對擴張主義,在「大東亞共榮圈」的願景下,打遍東南亞,但偷襲珍珠港讓美國加入太平洋戰爭,在1945年的兩顆原子彈轟炸之下,天皇也只能投降、最終輸掉戰役。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通過「玉音放送」發布《終戰詔書》。

日本平民跪在地上聆聽「玉音放送」。(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戰後,美國麥克阿瑟將軍(Douglas MacArthur)以盟軍名義占領日本,蘇聯、英國、澳洲等盟國要求天皇應是日本頭號戰犯,與納粹德國希特勒、義大利墨索里尼並列為「三大元兇」。但麥克阿瑟向美國指出,當時日本左翼運動正在蓬勃發展,日本共產黨喊出「打倒天皇制」、「建立人民共和國」,所以日本若因為處死或廢黜天皇陷入混亂,極有可能走向共產主義。

曾留學日本的蔣介石也指出,天皇制是日本國民的精神支柱,如果在戰後混亂時期根據占領軍命令廢除天皇制,日本將陷於混亂。最後,盟軍沒有在對日宣言中寫明廢黜天皇,藉此換取日軍無條件投降。

昭和天皇和麥克阿瑟將軍會面。(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46年元旦,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否定了自身神性,也削弱明治時代以來天皇為政教合一領袖的概念。同年11月,代替原《日本帝國憲法》的《日本國憲法》頒布,天皇不再有統治國家的權力,而成為「日本國的象徵,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徵」。

《人間宣言》緩解了天皇作為戰爭發動者的元凶罪責,適時舒緩了外國要求廢除天皇制的呼聲,讓日本免於遭受政治與社會動盪,也才得以在美國的幫助下快速復甦經濟,重回強權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