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腸病毒是春夏常見多發的傳染病之一,偷襲對像多為兒童,主要集中在5歲以下嬰幼兒。一般來說手足口病症狀較輕,一周就可以痊癒,但少數患者(特別是3歲以下患兒)若沒有及時就醫、可並發腦炎、心肌炎、肺炎等,甚至危及生命。不可掉以輕心。
一、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二、得病後有什麼表現?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
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
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三、手口足病症狀:
大多數患兒是突然發病,首先表現為發高燒,體溫多在38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症狀,體溫持續不退,體溫越高,病程越長,病情也就越重。
患兒發熱的同時或發熱1-2天後,可在他們的口腔粘膜、唇內見到皰疹,皰疹破潰後會形成潰瘍,疼痛感較重,患兒常表現出煩燥、哭鬧、流口水,不吃飯等不適。
口腔皰疹後1-2天可在患兒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膚斑丘疹,以腳心部最多,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較硬並內有混濁液體疹子周圍繞以紅暈。
小兒手足口病的疹子較少出現在軀幹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會造成瘢痕,更不會留下印跡。
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情較輕的自愈性疾病,絕大部分患兒預後較好,少數重症患兒可合並心肌炎、腦炎、但這種可能很小。
整個病程大約在1周左右結束,一般不會並發什麼嚴重的後果,只要護理得當,不會在皮膚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跡或疤痕。
四、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
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愈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
五、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
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
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誌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六、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
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七、如果家裏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
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
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
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八、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裏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裏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
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
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
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