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陳喬恩驚傳酒駕遭逮捕,移送台北地檢署,引發社會關注。酒駕肇事案例層出不窮,過去統計發現,酒駕事故發生主要是因為產生「飛蛾效應」,到底飲酒後會怎麼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能力?
1.血液酒精濃度0.01% 判斷力就變差
酒精代謝速度很慢,肝臟平均1小時僅分解半瓶啤酒的酒精量,且約12至24小時身體才能完全代謝,期間會持續影響人體。一般來說,血液酒精濃度含量超過0.01%,就會變得放鬆,注意力變差。
2.視覺能力模糊 開車危險性提高
而當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超過0.03%,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由於視覺神經麻痺,會使人的注意力無法集中,提高駕駛危險性。此外,視野範圍也會較平常縮減許多,無法看清周圍事物。
3.反射神經變遲鈍 拉長反應時間
飲酒後除了視覺神經受影響,運動反射神經也會變得遲鈍,使得做出行動的判斷時間拉長,遭遇突發狀況時的反應,較正常時緩慢了許多,在這個時刻便很容易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
4.判斷力不如平常 降低危機意識
酒精會使人對車速、道路狀況及空間距離的判斷力減弱,降低危機意識,加上協調性變差,因而容易發生意外,不只是種「自殺」行為,甚至會傷及無辜。
5.抑制中樞神經 特定狀況容易極度疲勞
酒精和疲勞可能會產生加乘效果,當酒精對中樞神經發生作用,便會將疲勞的感覺抑制,但這只是暫時的,疲勞會慢慢累積,此時如果駕車,猶如加重「疲勞駕駛」,更加危險。
6.飛蛾效應是主因 趨光性導致事故發生
根據統計顯示,「飛蛾效應」是造成酒駕事故的主因,酒駕的人因為精神狀況欠佳,產生類似飛蛾趨光性的情形,會下意識朝向有光亮的方向駛去,跨越中心線「飛蛾撲火」,發生車禍。
7.喝酒=危險駕駛 逆向、超速恐樣樣來
酒後駕車可能出現的駕駛行為,包括逆向行駛、超速、蛇行、與前車距離過近、未開車頭燈、對交通號誌反應緩慢等行為,都可能危害自身及他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