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新聞


《幸福路上》用動畫講述四十歲世代的成長故事


《幸福路上》處理的不只是一個女性成長的故事及世代的故事,影評塗翔文指出:「宋欣穎把台灣這三十多年來的政治、社經轉變,適時地以各種符碼編織進入故事情節當中,除了清楚點出片中的時代感,更藉此讓觀眾產生大量的經驗共鳴。」


一月五日,台灣罕見的寫實動畫電影《幸福路上》上映。一時之間口碑叫好不斷,網路上討論熱烈。問導演宋欣穎說,上映三日的票房還滿意嗎?她卻憂心忡忡地說:「並不好耶。」



▲宋欣穎想回鄉發展,在回國路上寫下了《幸福路上》的劇本。(圖/傅紀鋼攝影/新新聞)


拍動畫片,魏德聖:穩死的


「台灣現在沒有主流媒體,網路媒體其實是同溫層,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有這部片。過去三天的台北票房,只是差強人意的。」宋欣穎說,雖然在社群媒體上,電影的反應不錯,但沒有反映在票房上。


宋欣穎認為在這個時代電視已失去了傳統的主流位置,大家都上網看東西。「網路上宣傳的效果很好,但實際進場的觀眾卻不多,大家都去看《與神同行》。」


宋欣穎舉了例子:「電影映後答問時,很多四、五十歲的男性觀眾淚流滿面,跑來跟我說:我怎麼都不知道有這部片?」發行這部電影的傳影互動行銷經理趙丹瑜說:「電視廣告我們也有下,但看到的人卻很少。」她表示,本片的目標觀眾是大學生以上到四、五十歲的族群,特別針對女生,但宣傳卻沒真正打到目標群眾。


電影想訴諸的族群,其中看過的全都被感動得死去活來,宣傳上卻很難觸及到他們大多數人。當宋欣穎要將《幸福路上》的劇本拍成動畫片時,導演魏德聖曾表示:「穩死的!」而這對於台灣電影處境的分析,也成為了宋欣穎當下的隱憂。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