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施「限塑令」十年了,為何不見效果?(圖/pixabay)

近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官網開設「我為塑料垃圾汙染防治建言獻策」專欄,在2018年1月5日至2018年1月31日期間,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可圍繞不同領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建議。


這一專欄開設在國家發改委官網首頁「政民互動」板塊中的建言獻策欄目。


澎湃新聞注意到,徵求意見的範圍包括:一、對具備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制品的消費場景、作業工序以及商品品類等的建議;二、對已有成熟替代方案(如布袋、紙基包裝、可分解材料等),具備推廣應用替代產品的情形的建議;三、對尚不具備禁止使用或替代條件,需對塑料制品使用進行規範管理的情形的建議;四、其他有關防治塑料垃圾汙染的意見和建議。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對此次意見征集的背景做出說明。其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汙染的政策文件,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對不同生產、生活、消費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領域、分品類提出政策措施。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希望借此專欄匯聚社會各界智慧,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事實上,限塑制度的完善已是當務之急。2007年12月發布的「限塑令」執行已有十年,關於該政策效應逐漸弱化的討論屢見報端。而快遞、外賣等新興行業帶來的新問題,也對限塑提出新要求。

買東西常拿到的塑膠袋。(圖/鐘敏瑜攝影)

《人民日報》2017年12月報道,數據顯示,去年僅快遞業塑料袋使用量就高達147億個。加之超薄塑料袋肆意流通等老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難免讓人覺得「限塑令」在弱化。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也坦言,長期以來,不同形式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居民生活中被廣泛使用,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會引起「白色汙染」,不規範處理塑料垃圾存在著環境風險。

澎湃新聞注意到,圍繞「限塑」相關政策的調整計劃在2017年11月就已提出。2017年11月2日,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將及時調整相關政策,準備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的實施範圍,研究制定在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案,並且督促地方,特別是城市加大落實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