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無論南北

總是有一群忠實的粉絲

每天與之「相會」

但是,你真的「懂」它嗎?

以下幾個煮麵吃麵的誤區你「踩」過嗎?


沸水才下面


很多人煮麵時,都等水完全沸騰後才下鍋開始煮,其實這樣容易導致麵條受熱不均勻,麵條表面容易糊化而粘連,煮出的面一點都不筋道。



正確做法


最好是在鍋底里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面,然後攪動幾下,蓋好蓋,等鍋內水開了再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

這樣煮麵條速度快,麵條柔而湯清。相反,如果水沸了再下掛麵,麵條表面易粘糊,水分、熱量不能很快向里滲透、傳導,再加上沸水使麵條上下翻滾、相互摩擦,這樣煮出的麵條外粘、內硬、湯糊。



食用麵湯

很多人習慣將煮麵的湯水和麵條一起吃,或是直接在湯水中加入其他佐料一起調味。但其實煮麵的湯水中,含鹼較多,不宜直接食用。



正確做法


應該將煮麵的湯水瀝乾,或是將麵條撈出,單獨加入高湯調味。


高湯可用豬骨、肉類熬制,如果不想吃得太油膩,又想要濃稠的高湯,可在湯中加入適量小米或黃豆,能讓高湯味道更鮮美。



早上吃麵


很多人都習慣早上吃一碗麵當做早餐,其實,吃麵最佳的時間是中午。


麵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麵條煮熟後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


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麵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



除了這些誤區


你知道怎樣煮麵條才好吃嗎?


煮麵時添點涼水


自己在家煮麵時,通常將面扔進鍋里,發現麵湯越煮越渾濁,有很多浮起的白泡。很多人都只是將鍋蓋揭開攪拌幾下讓白泡沉下去。


煮麵時加點冷水,能更好保持麵條的口感,也能減少麵條鹼性滲出,食用過多的鹼會損傷腸胃。



煮麵時加點油



為什麼自己在家煮麵又干又坨,而麵館里的面卻根根筋道呢?其實就在於放油,麵館的煮麵的湯水多含重油,高湯里也含有大量油脂,麵條自然更加軟滑。


為了健康,自己在家煮麵時,大可不必放重油,但適量調入一些橄欖油或菜油,不僅煮出的麵條不粘鍋,而且更美味。



煮麵時加點配菜


許多人吃麵經常是麵條多,配菜少,營養很難達到平衡。為了營養均衡,一碗麵的蔬菜量最好達到200g以上,種類也要儘量豐富,最好能有以下三種。



蔬菜:


黃瓜、蘿蔔、香菜、西紅柿等生吃比較好。另外,將蔬菜焯一下拌入面中也很好,比如油麥菜、菠菜等綠葉菜。


豆製品:


吃麵最常見的營養問題是蛋白質攝入不足。因此,建議加一些豆製品在面中,如黃豆芽、煮熟的黃豆、腐竹、毛豆、豆腐絲等。


雞蛋:


如果在面里加個雞蛋,麵條的營養會大大提升。


如今的麵條不再僅僅是小麥粉那麼簡單


黃的黑的綠的……


麵條都開始出現在貨架上



這些五顏六色的麵條有什麼區別呢?


雜豆面滑爽筋道


加入少量大豆粉可以提高蛋白質含量,並加強麵條的彈性。豆類中的膳食纖維含量豐富,有利於血糖血脂的控制。


此外,豆類和穀類還可以起到很好的蛋白質互補作用,增加蛋白質的利用率。



蕎麥麵營養最好


蕎麥麵最典型的代表是韓式涼麵和日式涼麵。蕎麥的營養高於精白麵粉,還含有蘆丁等成分,因此其營養可在各種麵條中拔得頭籌。



玉米面要配合豆類


玉米面條的營養價值較高,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外,還含有核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雞蛋面增加蛋白質


雞蛋面不僅營養好,口感也會更筋道。雞蛋中的蛋白質是動物性蛋白,與麵粉的穀類蛋白混合,能讓麵粉的營養大幅提升。



另外,雞蛋中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也能為麵條的營養大大加分。



蔬菜面得買現做的


蔬菜面添加了蔬菜汁,加入了蔬菜的營養。但蔬菜面最好選現做的,如果是掛麵,則不推薦購買,因為時間久了蔬菜中的抗氧化物質會被氧化,起不到應有的保健作用。


最後,雜豆面、蕎麥麵和玉米面等更適合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