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此處「燃燒一個人的靈魂,正是對生命的愛,那是至死方休。」

二十六年的昨天,三毛在臺北自家的浴室自縊身亡,剛剛四十八歲。

現實始終沒有讓她找到心靈的寄託。

她最終沒能走出自己的精神枷鎖,迫使脆弱的生命在一瞬間得到凈化和升華!這就是三毛一代才女的最終歸宿!

所以她的精神家園既是空虛也是孤獨的,最終沒有用強大的自我精神,去抵禦外來力量的精神阻礙,最終在死亡邊緣,孤獨而又驕傲地死去!

但傳奇的人生,沒有人因為她的消失而遺忘!她闖入了很多人的世界,喚起了無數人浪跡天涯的夢。

她用半生的流浪,用文字記錄了她的流浪生涯和內心的漂泊。

三毛去流浪,並不完全是看風景,而是心靈的一種放逐,也是一種追逐夢想的力量,追逐有靈魂所在的地方!去成全精神世界中最美最精彩的文字!

生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如果你相信,你的生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如果你願意真正地從頭再來過,誠誠懇懇地再活一次,那麼,請你告訴我,你已從過去裡釋放出來。」

—— 三毛 《傾城》

1943年3月,三毛出生在重慶。父親為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排行,平,則寄託著烽火連天的時代對和平的渴望。

由於「懋」字筆劃多,年幼的她經常寫不對,於是索性給自己改名為陳平,後來更是因為痴迷《三毛流浪記》以「三毛」作為筆名,從此一生都在用生命流浪,用生命去奔赴遠方。

中學時期的三毛,也曾經經歷過一段自閉的日子。她成績不好,嚴重偏科,經常在數學考試裡拿零分。

自尊心高過天的少女,終於發現課後習題和考試中的內容一模一樣,發狠全數背下來之後,終於拿到了滿分。

本以為可以從同學們異樣的眼光中逃開的三毛,卻沒想到會因此被老師認為是作弊。她深感委屈,卻只能無可奈何,慢慢變得自閉,經常逃學,最後只能被迫離開學校。

她的父母卻沒有因此放棄她,仍然堅持送她去學古文、學英語、學插花、學畫畫……就在這一時期,她結識了自己所仰慕的伯樂——油畫老師顧福明。

顧先生不僅博聞強識,還溫文爾雅,很快便成了三毛孤獨的心臟中照耀進來的第一縷光。

以至於很多年過去半生流逝之後,一切塵歸塵土歸土,才敢講出:

「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譁啦啦掉下地的『動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麼叫做一見鍾情,那一霎那,的確經歷過。」

她絲毫不會畫畫,跟著顧先生畫了兩個月,仍然慘不忍睹。為了鼓勵她,顧先生讓她試試寫文章,沒想到就這麼一寫,就寫出了一個驚世文豪。

因著處女作《惑》,她受到了白先勇先生的讚賞,終於怯怯地邁入文壇。

而在顧先生的鼓勵之下,退學七年的三毛,終於重返校園,重新開始求學。

就像她在自己的書裡所說的那樣:「生命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我愛你,沒有什麼目的

只是愛你

三毛的異性緣一直都很好,16歲的她便開始戀愛。

最好的年紀,遇到最好的人,最好的愛情,可謂是人生之大幸運。

三毛,雖有孤意、散漫、自傲的個性,也在殷切渴望一段轟轟烈烈的情緣,能夠安頓好自己縹緲不定的靈魂之路。

在大學裡,她認識了叫舒凡的戲劇系男生,英俊又才華不凡的男生,本名顧光明。

雖然一開始,這場感情是一廂情願的「暗戀」,但對三毛來說,這是一場真正的美麗初戀,甚至愛到失去信仰。她願以最好的芳心,哪怕換取他一刻的深情。

舒凡接受了三毛。他們享受了兩年的純潔戀愛時光。當她滿腔青春氣息,熱烈地相信自己的幸福之花會開的時候,舒凡以年輕,事業不穩定為來由,拒絕了三毛結婚的提議。她的咄咄相逼,並無多大效果,反而讓這場感情失去的更加迅速。

初戀失敗後,她便離開了台灣,孤身前往西班牙求學,在那裡她認識了荷西。

比他小8歲的荷西真摯地問她:「Echo,你再等我六年,我讀大學四年,服兵役兩年,等六年過去了,我就娶你,好嗎?」

三毛對他說:

「你才16歲,我贏24歲了。六年時間太長了,我不會等你,聽我的話,以後不要來糾纏我。」

荷西說了一聲好的,便開始慢慢跑起來,邊跑邊回頭喊三毛的名字。跑了以後,果然沒有再找過她,纏過她。

六年裡,她就如花蝴蝶般,談了不少次戀愛。接受了一位畫家的求婚,之後才發現對方是有婦之夫;和德國教師訂婚,對方卻心臟病突發而亡。

坎坷的情感經歷讓她傷痕累累,一顆心早已破碎。卻沒想到,六年前那個說要娶她的荷西回到她的面前。

荷西要和她結婚,三毛忍不住哭了起來:

「你那時為什麼不要我?那時你堅持要我的話,我還是好好的人,今天回來,心已碎了。」

他說,破碎的心,可以用膠水把它粘起來。

七個月後,他們結婚了。

大漠孤煙,落日晚霞,駱駝羊群,對三毛來說,美過塵世間的一切。

兩人把一無所有的日子過得精彩絕倫,妙趣橫生。

三毛開始了她真正的創作,她擁有了荷西,擁有了文字,酸澀也是甜蜜,貧窮亦是富有。離開了沙漠,他們選擇在島嶼上平靜地生活,荷西工作,三毛寫字,像許多平凡的夫妻一樣,過著寧靜卻安穩的日子。

若不是有了以後的許多故事,我真的願意這就是三毛最後的歸宿,我寧願就此擱筆,只用這麼簡單的文字記述三毛的過往,留給她一段平淡卻幸福的結局。只是,她的一生註定還有些什麼要發生,是她不能左右的。

1979年9月30日,荷西潛水意外死亡。

當荷西的屍體打撈上來的時候,三毛悲痛欲絕,看著丈夫的屍體,她幾乎要發瘋。她守在他的旁邊,握著他的手哭訴。死去的荷西似乎動情了一般,眼睛和鼻孔流出血來。

三毛就用毛巾,一邊擦荷西臉上的血,一邊擦自己臉上的淚水,血水和淚水交融在一起,彷彿是萬年前的初夜。

荷西走後,三毛的人生徹底走入黑暗,三毛想過要自殺和荷西黃泉赴約,幸好父母趕過來陪伴,才阻止了這一切。

自殺式圖騰,悲劇的誕生

三毛是一個太過離經叛道的女人,確實,她的不平凡的生活太率性,太多樣。

她對待感情的率真和純粹實在太不一樣,因此具有無比的戲劇性。

她一生自殺三次,第一次是少女時期,第二次是未婚夫猝死之後,第三次比許多人預料的晚了許多年,但終於成功把自己殺死。

她的自殺,伴隨著當年和爆紅的王洛賓之間的「忘年戀」傳聞,著實震盪了很久,各種揣測、推測,甚至言之鑿鑿的說法,甚囂塵上。

她愛上了比她年長幾十歲的民歌大師王洛賓,或許是因為王洛賓身上那份藝術魅力與她心底的文學氣質深深相吸,讓三毛這位粗礪的女子又有了愛戀的理由。

因為黃昏之戀,才令她覺得更加的美麗,因為年輪的差距,才令她更加的想要珍惜,因為不同凡響,才可以令她暫時地忘卻與荷西執手相看的昨天。

無論是何種理由,三毛就是愛了,她說王洛賓是她生活的拐杖,最後,王洛賓終究還是讓她失去了這根拐杖。他們也曾熱烈地相處過,又無聲地離開。

三毛不會在乎世俗的眼光,她離開是因為她清醒地明白,有些愛,可以深沉,卻不能擁有。有些人,可以代替,卻不能忘記。

至於真實的原因,依然是一個謎團。

恐怕本來就是一個簡單的抑鬱症。

我們知道的是,她去世一個月後,賈平凹還收到她寫的信。信裡是正常的語調,約定要來大陸玩。

這似乎不像是一個預謀輕生的人該有的樣子。她父母雖悲痛,卻也理智地回應關心三毛的各界:說他們知道會有這一天,婉轉提到她的抑鬱症和多次強烈表達自殺的心願。

不過,世人從來不肯相信一個女作家的死和情感糾葛無關,甚至和誰都沒有直接聯繫。當時少有人知道抑鬱症,更不能理解這個病症,於是,各種八卦傳聞依然在坊間盛傳。

直到今天,才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抑鬱症患者的心理問題根本無關八卦,無關情感糾葛,是生理方面的問題引發的強烈自戕願望,重症者幾乎無解。

無所欲求才是最高級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喜歡三毛,喜歡她的自由灑脫,無拘無束,喜歡她的真性情,能夠追隨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在她的文字裡,讀到了愛、浪漫、善良和歡樂。

甚至有人讀完她的書,也產生了辭職去流浪的想法,覺得浪跡天涯,無所欲求才是最高級的生活方式。

但是,也許你只看到了三毛的瀟灑,卻不曾看懂她的悲傷。她的文字越有趣,生活就越艱辛,她的文字有多樂觀,現實就有多悲涼。

「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人生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在這樣寶貴的光陰裡,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

「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 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間的喜悅,那麼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裡了。"

"學著主宰自己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也不算一個太壞的局面。不自憐、不自卑、不怨嘆,一日一日來,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樂和必然的抵達,在於我們自己的修持。"

"人,不經過長夜的痛哭,是不能瞭解人生的,我們將這些苦痛當作一種功課和學習,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覺成長了時,甚而會感謝這種苦痛給我們的教導。"

"我唯一鍥而不捨,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過是保守我個人的心懷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通過她的軌跡和文字,我們才知道:人可以這麼活!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到什麼就去做,為了心中的夢可以不懼怕任何現實,即使是撒哈拉沙漠那麼艱苦的生活環境也可以讓日子過得如詩如歌。

是啊,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2018年,願每個人,都能實現夢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