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822,是清華大學開學的日子,在3374名本科新生里,只有13歲的范書愷成為迎接閃光燈次數最多的校園明星。初次見到范書愷,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感到驚訝,稱讚他少年老成。

范書愷出生於山西省河曲縣,父親范相是警察,母親王靜是教師。負責任的優秀父母,給予了他良好的早期教育和成長環境。王靜深有感觸地說,從小就要把孩子朝好的方面引導,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小時候形成壞毛病,以後就不容易糾正。

在范書愷剛會說話時,母親就用彩筆在牆壁、物品、廣告牌上面寫字,有意隨時隨地用規範的語言教他認識漢字、認識各種事物。王靜還經常帶著他看圖畫書,邊講述故事邊指認書上的字和詞語。

坐在院子里的小書桌前,父親喜歡利用玩具、撲克牌或者象棋與范書愷做數字遊戲,在快樂的遊戲中教他認識數字,練習簡單的運算。

在父母的指導下,范書愷很快就顯現出讀書學習的天分,只有兩歲的時候,已經認讀1000多個漢字,能口算10以內的加減乘除。

發現范書愷記憶力和領悟力特別好,學習起來不費勁,為了更好地培養他,母親就專門買來教學挂圖,並借到五年制小學課本教他,從拼音、字母開始學習,同時練習書寫,讓他在教育下成長。

語文的學習,母親按照課本字、詞、句、段、篇,對兒子進行聽、說、讀、寫、記的教育,儘力把文章理解透徹,要求背誦的課文,盡量能夠背誦。

數學的學習,父親並沒有根據學校教材對范書愷進行系統的教育,而是對教材進行了重新整合,憑藉范書愷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予以教育。

英語教學主要選擇北京外國語學院的《新概念英語》,王靜還買來整套光碟讓兒子練習聽力。與此同時,范書愷也學習其他各種課程。

父母自製了小黑板,購來小桌凳,只要有空閑時間,就在房間里、院子中教範書愷讀書學習,練習做題目。他們幾乎每天都教兒子,在家總是圍繞著孩子轉。

范書愷沒有上過幼兒園和小學一、二、三年級,而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學習,不僅學會了不少知識,而且養成良好的品質。

4歲那年,父親給范書愷做三年級的測試題。由於兒子得到的分數比較高,范相準備將他直接送進小學讀三年級。可惜校長沒有答應,顧慮范書愷年紀太小,容易在樓道里摔倒。

被勸回家裡,范書愷繼續在父母的指點下學習,學完小學的主要課程。第二年父親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在徵得學校同意後,把兒子送進河曲縣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習。

當時范書愷只有5歲,老師擔心他上四年級會很困難,便試著讓他做了一份數學試題。范書愷不但很快就把試卷做出來,而且全部做對,現場的老師很驚訝。

儘管剛開始,范書愷不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可是只過去幾天,就逐漸適應了。入學後第一次考試,他居然取得全年級第一名,讓老師和同學對他刮目相看。

從小學五年級畢業,范書愷以優異的成績升入河曲縣實驗初中。進入初中後,父母重點培養他的責任心和責任感,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培養自學能力。

范書愷勤奮學習的習慣從未間斷,每天的學習、生活很有規律。經過3年學習,他圓滿完成初中學業,中考居然考了604分。為了離家近上學方便,以及便於照顧,父母讓他在河曲中學就讀。

雖然年齡很小,不過范書愷表現出超過多數同齡人的自律。他反應非常快,在學校能緊緊跟上老師的教學步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放學回家後還要系統學習,每天都堅持做到將疑難問題弄清楚。

在平時的學習里,范書愷養成了學習緊湊、不拖拉、注重效率的好習慣,形成嚴謹、認真、有計劃、有毅力的好品質,這樣的好習慣、好品質伴他度過了3年的高中生活,各科學習均衡,成績穩定。

到高三時,范書愷忽然意識到自己離最優秀的目標還差很遠。看到兒子的憂慮,母親告誡他,對於勤奮的人,天下無難事。在王靜的陪伴下,范書愷基本每天夜間12點半才睡覺,第二天凌晨550分就起床。

從河曲中學高中部244班畢業,參加全國高考後,范書愷估分605,結果分數出來,他以601分的好成績,成為河曲縣2013年應屆高考理科狀元。

通過多方了解得知,山西有專項生的惠民政策,清華大學在山西有3個專項生指標,在全省實施專項生計劃的36個貧困縣,只有一個考生分數高過范書愷,父母和老師便支持他填報清華大學,後來他果然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錄取,成為年齡最小的新生。

范書愷從來不參加補習班,他的成功主要源自良好的家庭教育讓他形成的良好習慣,並具有堅強不屈的毅力,能夠持之以恆,自學能力特彆強,學習上沒有鬆懈過,他的辛勤付出最終得到了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