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德不配位,必有災禍」這樣的說法。德不配位,為何必有災禍?易經師卦其實就對這個問題做了解答。
師卦的卦辭:師,貞,丈人吉,無咎。
「貞」是「正」的意思,「丈人」在今天指岳父,也叫泰山,不過這是唐玄宗以後的說法,因為五嶽之首是泰山,所以岳父叫泰山,《易經》裡的「丈人」指的是老年人,在這裡指德高望重的人,因為領導軍隊首先要「正」,是正義之師,所以最高統帥必須是個德高望重的人,這樣就會吉而沒有災禍。
一般來說用兵打仗都不是什麼很好的事情,迫不得已才發生戰爭,《孫子兵法》就講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用兵打仗是國家大事,涉及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以不明察,明察什麼呢?有五件事非常重要:道、天、地、將、法。道是道義,用兵打仗首先要符合道義;天是天時;地是地理或者地勢;將是師,也就指這個「丈人」;法是制度。將領作為五件事情之一,應該具有五種品德,《孫子兵法》說:智、信、仁、勇、嚴。智,首先有智慧;信,要誠信;仁,要仁義;勇,要勇敢;嚴,要嚴格、要嚴厲。具備了這五種品德的人就是卦辭裡說的「丈人」——德高望重的人,「丈人」領導下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對於不當將領的普通人實際上也是講怎麼服眾,也要具備這五種品德:智慧、誠信、仁義、勇敢、嚴格,在職場上、在普通的崗位上,都是這麼來做,自己首先要正,孔子就說過「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你自己都帶頭去正了,其他的人誰還敢不正?這就叫以德服人,以正服人。
《彖傳》解釋: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師」是眾人的意思,「貞」是正的意思,「王」是動詞做君王,能夠使眾人都走正道,你就可以做君王。「剛中而應」,統帥首先要剛強、守中道、順應時事,「行險而順」,行動雖然有艱險,但他能順應天道,所以能化險為夷,這八個字實際是指師卦的卦象:「剛中而應」,指師卦裡唯一的陽爻第二爻處在正中的位置,「應」是跟第五爻相應,第五爻是陰爻,一陽一陰就剛好相應了;「行險而順」,行動雖然很艱險,我們在戰場上、職場上、市場上都會遇到危險,這個「險」實際是指下面的坎卦,坎卦就是危險,但是他能「順」,「順」是指上面的坤卦,坤卦是順應的,坤卦就是大地,大地順應天;「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用這八個字來「毒天下」,老百姓就會服從你,這是吉的又有什麼危險。
「毒天下」的「毒」不是毒害,而是通「督」,意思是治理天下,我想起另外一句話「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大家都知道,但是可能都理解錯了,「無毒不丈夫」不是說做男人就要狠毒、要歹毒,不歹毒就不能成為大丈夫,這個「毒」通「度」,也就是「無度不丈夫」,意思是作為一個大丈夫應該有度量。這裡的「毒天下」就是監督天下,要用什麼來監督、統治天下呢?要正,什麼叫「正」?要獲得老百姓的支持——民從之,這種行為才是正的。
我想起孟子在回答齊宣王提問的時候說過一件事情:燕國暴虐老百姓,人民怨聲載道,這時你前去征討它,老百姓會以為你是「拯己與水火之中」,就是把老百姓從水火裡拯救出來,這是正義的,所以老百姓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用竹筐拿著食物、用酒壺裝酒來迎接大王的軍隊,這符合百姓的利益,肯定是吉的。
那麼普通人在職場上要怎樣受到擁戴呢?也是這樣,符合崗位的職責、對單位或者企業終極任務的完成有好處、符合大勢的肯定是正的,所以不要太計較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那是不能服眾的。
我們再看《象傳》的解釋: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象傳》是從形象上來解釋,師卦的上卦是坤卦也就是大地,下卦是坎卦也就是水,大地下方有水也叫地中有水。大地上面的水肯定水量非常大,比如大海,這個水是慢慢積累而成的,這就告訴我們做君子也要按照這個卦象來,「容民畜眾」,寬容老百姓、養蓄民眾,「畜」通「蓄」。
作為將帥,帶兵一定要有寬容心、愛護士兵的心,這樣老百姓才順從你。不當領導的也是這樣,要順應、寬容,用這樣的心對待周圍的人才能獲得大家的喜愛,所以老子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知道「常」,「常」就是道,道是永恆的,了解掌握了道,自然就寬容了,你做事情就公正——容乃公,公正了就可以統治天下當大王,所以這裡告訴我們要寬容。
下面來我們再看一看六根爻的爻辭: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第一爻初六爻是剛剛開始,就是帶兵打仗剛剛開始準備出發的時候,要「師出以律」,剛開始就要有嚴明的紀律;「否臧凶」,「否」是「不」,「臧」是「善」,如果不善就會兇險,當然如果「否臧」倒過來變成「臧否」,那麼「臧」就是表揚,「否」是批評。初六爻這裡是說軍紀如果不嚴明,就會兇險。
一個管理者、一個領導首先要制定嚴明的紀律,這樣才能打勝仗,為什麼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那就是因為岳飛的岳家軍有非常嚴明的紀律。對於不當將領的普通人,要想服眾、在工作的崗位上獲得大家的愛戴和信任,首先就要確立規矩,自己要嚴守紀律。
《象傳》解釋說: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如果失去這個嚴明的紀律,或者說就不按照這個規矩做,是非常危險的。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第二個時空點也就是九二爻,是師卦唯一的陽爻,代表最高統帥。這個最高統帥剛好處在軍隊的中位,意思是他要守中道,就吉了,沒有災禍;大王會三次賜予他命令,意思是三次提拔他,這個「三」是虛指,指多次,「王三錫命」就是大王會多次提拔這個統帥。
《象傳》的解釋: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因為走了中道所以會受到上天的寵愛。「王三錫命」,大王為什麼這麼賞識這個統領呢?「懷萬邦也」,因為這個統領能夠胸懷萬邦,萬邦就是萬國,也就是說,這個九二爻的將領德才兼備,所以能安撫天下。這裡強調做領導人一定要主持正義,堅守中道,要德才兼備、心懷天下,這樣就一定會受到上面的賞識和下面的擁戴。
六三,師或輿屍,凶。
到第三個時空點六三爻就兇險了。如果出兵打仗,有可能會載一車屍體回來,是非常兇險的。為什麼這樣的將帥會打敗仗呢,因為六三爻是下卦到頭了,第三爻是陽位(一三五為陽,二四六為陰),但是這個第三爻是個陰爻,又不中又不正,沒有中正之德,並且軟弱無能,所以就會打敗仗,會載一車屍體回來。這就告訴我們任命統帥一定要考察他是不是剛強有為,因為第三爻是第一個階段到頭了比較兇險的時候,如果遇到緊急的事情他能不能處理,如果太陰柔了、柔弱無能肯定會有兇險,會無功而返。
《象傳》說:
象曰: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大無功也」說明將領太貪大求功、不自量力了,就會無功而返。
六四,師左次,無咎。
「次」是駐紮,第四爻這個時候軍隊要從左邊駐紮,就沒有災禍。「左」是什麼意思呢?老子《道德經》裡面說「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意思是說平常的時候是以左為尊,以右為卑。我們都知道,男左女右,男尊女卑,所以左是高位往往是吉的,而右邊是低位;可是打仗的時候卻恰好相反,打仗就好比是兇險的事情,兇險的事情是右邊為貴,左邊為卑,也就說右邊為高,左邊為低。這裡「師左次」就是指軍隊應該要退後駐紮,這樣就沒有災禍。
《象傳》解釋: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左次」也沒有失去常道,為什麼呢?因為第四爻是第二個階段剛剛開始,陰爻居在陰位上,當位,沒有離開常道,但因為是陰位,所以要退後、要駐紮,該退的時候要退。第三個時空點要剛強,到了第四個時空點就應該要退守,這樣的統帥肯定是能打勝仗的統帥,懂得審時度勢。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凶。
六五爻這個位置應該是非常好的,因為二和五都是中位,但師卦的五爻是陰爻。「田有禽」,「田」是打獵不是種田,打獵的時候有收穫,會捕獲到一些動物;就行軍作戰來說,就會捕獲到俘虜,這是非常好的。但是還要看,如果統帥是「長子」,肯定是有利的;但如果是一個「弟子」,那就會「輿屍」,會載一車屍體回來。這個「長子」和「弟子」是相對而言,「長子」是指剛正的、正直的、德高望重的長者,也就是卦辭裡面所說的「丈人」;「弟子」是指沒有德也沒有才的年輕人,如果是這種人去統帥打仗,肯定會載一車屍體回來,這就是告訴我們用人、帶兵作戰,不僅要看德也要看才,要德才兼備,當然德比才更加重要,有德的人才叫「長子」。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最上面一根爻表明戰爭已經結束取得勝利了,這時作為「大君」也就是最高國君,應該頒發命令論功封賞,功勞大的人封國為諸侯,功勞小的人封為卿、大夫,但是那些沒有才能也沒有德行的小人千萬不能獎賞,否則一定會有後患。
所以《象傳》解釋說: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最高的天子,頒發封賞的命令要「正功」,即按照功勞和品德來封賞。「小人勿用」,否則將來一定會危害國家。
我們來總結一下:整個師卦講的是怎樣用兵打仗,統領眾人,首先對最高領導者的要求是德才兼備,具體的德就是剛健、中正,這就是「師,貞,丈人吉」,「貞」就是「正」;同時還要什麼呢?一開始打仗的時候要「師出以律」,有嚴明的紀律、嚴格的制度,但是光嚴格也不行,還要有寬容的心,叫「容民畜眾」,這樣人民才能順應你;同時還告訴我們,在不同的時空點、不同的情境之下,該剛強的時候要剛強,否則就會兇險,比如第三爻,太柔弱了就會兇險;應該退守的時候要退守,比如第四爻,就要退後、駐守,這樣你才是一個很好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