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是人體穴位之一,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有第1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8頸神經後支。大椎。大,多也。椎,錘擊之器也,大椎穴此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實而非虛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本穴物質一為督脈陶道穴傳來的充足陽氣,二是手足三陽經外散於背部陽面的陽氣,穴內的陽氣充足滿盛如椎般堅實,故名大椎。
大椎穴!又名閻王奪命鎖,是人體的十字路口,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大椎的不通,會堵塞七條經絡——1督脈,2膀胱經。3大腸。4小腸。5三焦經。6膽經。7胃經。
大椎凸起,意味著心腦血管壽命開始倒計時了。大椎穴瘀堵,可導致,缺供氧,缺血的狀態。[炸彈]氣血不能上於頭部,會引起頭暈,頭疼,失眠,健忘。大椎瘀堵,同時會造成左右肩血脈不通,腦血栓,腦梗,肩周炎,手麻,肩部肌肉勞損!千萬不要小看頸椎病.....
大椎穴別名:百勞穴,上杼穴。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
大椎穴,傳統中醫稱它為“諸陽之會”,因為這個穴位在背部的最高點,背部本來就屬陽,所以大椎穴堪稱陽中之陽。
大椎穴……大椎穴是一個十字路口,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會堵塞7條經絡督脈、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胃經。
【取穴位置】
大椎穴位於頸根後,第七頸椎棘突起和第一胸椎棘突起之間.簡單的說,將頭稍微往前垂下,不動肩膀只動頭頸部,會發現有的突起會動,有的突起不動,會動的突起數為頸椎,取穴時只要找會動突起的最下方即可.
【功能主治】
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防治感冒:在大椎處刮痧(要刮出痧點)或拔火罐(留罐10分鐘,如有咳嗽可在雙側肺俞加拔火罐);淋浴時也可用水柱衝擊大椎處,水溫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燙傷局部皮膚為度。
治落枕及頸肩不適:在大椎處塗上紅花油類具治療跌打損傷作用的按摩油,然後拔罐並留罐10分鐘即可。肩部也可加拔幾隻火罐則效果更好。
治粉刺:採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針點刺大椎穴,隨即加拔火罐,以出血為度,10分鐘左右起罐。3-5天進行一次治療,可活血通絡、祛毒養顏。
附: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虛損、盜汗、勞熱;
配間使穴、乳根穴治脾虛發瘧;
配四花穴治百日咳(雙膈俞穴、雙膽俞穴) ;
配曲池穴預防流腦;配合谷穴治白血球減少;
配足三里穴、命門穴提高機體免疫力;
配大椎穴、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
配曲池穴、合谷穴瀉熱;
配腰奇穴、間使穴治癲癇。
【理療方案】
1、按摩
患者取坐位,使用一手食指指尖垂直按壓在大椎穴上,逐漸用力深按,按而留之,每次按壓30秒。然後沿穴位作旋轉式按揉,力度由輕漸重,方向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各30圈,防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多用於補虛)。
穴位按摩治頸椎病
第一招:用拇、食、中三指揉拿對側頸肌3~5分鐘。
第二招:用雙拇指側緣由上至下交替推摩頸後部2~3分鐘,再用雙手拇指揉按風池穴1分鐘。
第三招:用兩手食、中指按壓頸椎棘突兩側,同時配合頭部的前屈後伸動作,約5分鐘。
第四招:用食中二指按揉大椎穴、肩井穴,再點按曲池、合谷、內關等穴,每穴1分鐘。
2、蒜茸敷
患者取臥位或者坐位,將新鮮大蒜搗爛成蒜泥,在大椎穴上塗少許跌打萬花油,將蒜泥均勻敷於穴位上,蒜泥面積以直徑1-1.5cm為宜,每次大約20分鐘,局部潮紅微熱為度,每日1~2次(多用於退熱,尤其適合小兒發熱)。
2、懸灸法
取穴時仰臥位或坐位。患者低頭正坐。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距離皮膚約2~3厘米左右進行熏灸,使局部有舒適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多用於補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