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記者朱莉·麥杜渥(Julie McDowall)近日走進了位於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交界的「車諾比核電站」地區。

紅色標記處為切爾諾貝利地區。

朱莉在車諾比地區遇到了一隻棕褐色的小狗。領隊「伊戈爾」(Igor)俯身,對牠拍拍手,小狗搖著尾巴跑了過來,繞著伊戈爾打轉。伊戈爾逗了一會兒狗,拿起身邊一根枯枝丟過去,小狗靈敏地扭頭跑向遠方。叼著枯枝又跑了回來,放在伊戈爾腳邊,伊戈爾撿起來再次扔出去,小狗又把枯枝叼回來,站在一旁的朱莉覺得十分有趣。

隔離區的流浪狗「泰山」。

事實上,伊戈爾對這隻狗非常熟悉。「牠的名字叫泰山(Tarzan),是生活在隔離區的流浪狗。牠的媽媽之前被狼殺害了。」在這片2600平方公里的隔離區裡,生活著300多隻像泰山這樣的流浪狗,隔離區還有駝鹿、山貓、野兔和狼。」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突然爆炸,大量核輻射物質外洩,成為核電時代以來最嚴重的事故。生活在核電站周圍的居民不得不緊急搬遷到安全區。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由於安全區禁止攜帶寵物,居民不得不扔下自家的貓狗。口述歷史書《車諾比的祈禱者》(Chernobyl Prayer)寫道:「被遺棄的狗朝著主人遠去的方向嚎叫,牠們也想跟著主人一起離開。如果被發現偷溜上車,牠們會被士兵毫不猶豫地轟下去。」很多狗跟在車後面一直跑,直到跑不動為止。有人在家門上寫著:「請不要殺我們家的Zhulka,牠是一條可愛的狗。」在當時的環境下,隔離區內的動物是一概不留的。


有些狗僥倖逃脫,牠們的後代便生活在這裡。這些流浪狗的生活充滿坎坷,不僅要熬過烏克蘭寒冷的冬季,還要忍受核輻射在體內擴散的煎熬。這群狗的平均壽命只有正常狗的一半,很少有活過六歲的。

如今,生活在隔離區哨所附近的狗,住進了士兵們為牠們搭的小木屋裡。一些聰明的狗也會在當地咖啡館附近聚集,牠們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食物。當地嚮導Nadezhda Starodub說:「這裡沒有遊客,但是訪客們很喜歡這些狗。人們心生憐憫,但又怕被傳染,所以一般都不會摸牠們。」

這群流浪狗的健康狀況,引起了美國公益組織——Clean Futures Fund的關注。該組織已在隔離區內建了三家獸醫診所,主要工作包括急診、注射狂犬病疫苗、犬瘟熱疫苗、狗肝炎疫苗,還有對狗進行絕育手術。聯合創始人Lucas Hixson說:「我們希望把狗的數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這樣便於我們長期餵養和照顧牠們。」

最近,多國專家合作研製了一款新型「石棺」,用以封存車諾比核電站,相關組織機構也正在計劃救助這群流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