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就是一個內向的乖孩子,安靜,聽話,不愛玩,喜歡一個人坐著,翻看連環畫,一坐就是老半天。五歲時,父親問他想要什麼生日禮物,他把爸爸拉進了新華書店。只有八十公分的他在高高的書架前上下歡快跳躍,像一隻輕盈的蜻蜓。《上下五千年》,突然這麼一套歷史書的名字躍入他的眼帘。一共是三本,他慢慢地取下來,遞給爸爸。爸爸見他感興趣,就買了下來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他。從此,這三本書,就成了他走進歷史大門的啟蒙教材。這套書他讀了足足九遍。
他把平時的零花錢放在一個儲錢罐里,積少成多,然後去書店換成自己喜歡的歷史書。《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明實錄》《清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通鑒》《明匯典》《綱目三編》,他一一收入囊中,滿懷欣喜地抱回家。豎式的排版、繁體字,這些在別人看來枯燥無趣、乏善可陳的歷史書,卻被他視做千金不換的人生至寶,作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
上高中後,當身邊的人都忙著報考各類補習班、疲勞地應付各類競賽考試的時候,他卻躲在自己的一個小小空間里,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駕一葉扁舟,領略波濤,見識壯闊。他游哉悠哉,樂在其中!高考前兩個多月的一天,課堂上,當他捧著一本《中國古代思想史》,沉浸其中,老師當場沒收了書並大聲斥責他:「高考快來了,想不到你還有時間看這種閑書!」父母也把他的那些寶貝史書鎖了起來。高考硝煙散盡,他走進一所大學,學習法律專業。這是當年的熱門專業,卻不是他內心的聲音。
在莫可名狀的苦悶和單調中,他發現了一個更大的儲蓄歷史的地方——圖書館。當其他同學在球場上激情奔跑,於花前月下愛戀纏綿,他卻能無比安靜地捧起一本本歷史書,素淡若純水,恬靜若處子。冬日夜晚,一個人從圖書館往宿舍走,迎著寒風,四周俱靜,他聽見了自己呼氣的聲音、腳下吱吱的踩雪聲和怦怦的心跳。黑暗中,他覺得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與自己同行,給他鼓舞,消融了冬日的寒冷和獨行的寂寞。那一刻,靜謐的深夜,他會心地笑了,喜悅如蓮,一顆黑夜綻放、幽香四溢的蓮子。
大學畢業,他進入海關工作,成為一名朝九晚五的國家公務員。但下班以後,他依然會一個人徜徉在歷史長卷中。整整6年,2000多個夜晚,孤燈寒月,他在進行人生的一場靜悄悄儲蓄。2006年3月10日,對於27歲的他來說,應該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這一天,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手裡正翻著一本《明實錄》,看著看著,他突然心裡異常煩躁起來,看了幾十年的歷史書,怎麼還是如此枯燥乏味?他聽到發自內心驚雷般的聲音:其實,你自己可以把歷史寫得很精彩、很好看!
回到家,打開電腦,他喝醉酒一般,興奮地在天涯論壇「煮酒論史」版塊敲出了生平第一個長篇故事的開頭:「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他知道,到了從攢了22年的「儲錢罐」里取出「錢」來的時候了。這些「錢」,關乎歷史,關乎人性,關乎靈魂。當年明月,這是他ID的名字,源自他最喜歡的古詩句「當年明月在,照得彩雲歸」。
自此,這部名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開始在網上連載,並迅速受到眾多「明礬」的追捧。每天晚上4到6個小時的寫作中,他選擇了一種極為痛苦枯燥的方式,甚至要用洗冷水澡來緩解壓力,卻呈現給讀者最輕鬆詼諧、發人深思的「糧食」。他的文字冷靜、幽默,寫法懸疑多變、通俗易懂、獨具一格,幾個月過去,他的帖子點擊率竟然高達300萬次。《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首次出版,馬上銷售一空,加印20萬冊後,又被讀者一搶而光。此後,其發行量一直不斷上漲,幾乎每星期都要加印一次。《明朝那些事兒——貳》《明朝那些事兒——叄》……一直到第七本,賣到600多萬冊。
他的名字叫石悅。曠野上,當年明月踽踽獨行;現實間,石悅平靜淡如。「我是這本書的影子。要受到尊重,必須有靈魂。我現在每天仍讀歷史、寫歷史,提醒自己人生是一場靜悄悄的儲蓄。」,接受採訪,石悅一臉正色。
是呀,人生是一場靜悄悄的儲蓄,厚積薄發,天道酬勤。只要用心,只要願意給心靈儲蓄,沉默的石頭也會唱響悅耳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