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宣布,將於2025年前停止資助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底下的國際太空站(ISS),同時也將協助民營企業接手國際太空站的營運,但此話一出則立即引發相關學者與政客的大力反彈。
白宮日前公布2019年的預算規劃,針對發展太空科學的部分,川普表示2019年NASA的總體預算將比2018年僅增加3%,更特別指名其中的1.5億美元(約新台幣43.9億元)將用於「鼓勵國際太空站民營化」的目的,政府於往後的7年之內也將協助民營公司接手國際太空站的營運。
2019年NASA總預算僅增3%
12日白宮更進一步對外表示,「2025年美國將結束對國際太空站直接的財政支持,而在此之後研究費用,則將由NASA自行尋覓商業合作夥伴以應付支出」。
2019年美國財政預算中指出,將輔導國際太空站民營化。(湯森路透)
據悉,2019年NASA的總體預算共為196億美元(約新台幣5745億元),約比2018年多出5億美元(約新台幣146億元)預算。審查報告中特別指出,預算中的105億美元應用於「創新和可持續的探勘活動」以及進入火星和其他星球的計畫。
6個國家負責運轉國際太空站
國際太空站是在太空近地軌道上執行科學研究的設施,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9個載人的太空站。
國際太空站1998年發射升空後一直使用至今,目前由6個國家和地區太空科學機構共同負責運轉,其中包括美國NASA、俄羅斯聯邦太空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歐洲太空總署等,並預計將可使用至2024年,但也有專家表示可至2028年。
國際太空站至1998年使用至今。(美聯社)
2015年時,美國國會便曾保證將為國際太空站提供部分資金直到2024年,但眼看年限將至,卻仍未討論出2024年後國際太空站的命運。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川普政府停止資助國際太空站的目的是為了回應政壇對深探星球的期望。
對此,NASA的代理行政官萊特福(Robert Lightfoot)則表示,「美國將帶領人類重返月球,並在50年前邁出人類一小步後,邁出更巨大的一大步」。
新預算中政府特別要求NASA應著重於深探星球的活動。(湯森路透)
航空學者業者極力反對
而對於此次白宮宣布將停止對國際太空站資助的決定,航空科學學者與業者則都極力反對。(馬爾地夫難還590億鉅債 最快2019年變中國領土)
曾經擔任過太空人的民主黨參議員尼爾森(Bill Nelson)在推特上表示,政府停止資助國際太空站的舉動完全不合理。
The administration’s budget for @NASA is a nonstarter. Turning off the lights and walking away from our sole outpost in space at a time when we’re pushing the frontiers of exploration makes no sense. https://t.co/5Js1YQfSVJ
— Bill Nelson (@SenBillNelson) 2018年2月12日
國際太空站的主要承包商波音公司的一名高級主管即警告,若美國在此時拋下國際太空站,便等於拋棄美國的太空領導地位,更將傷害到航空航天相關的產業與學術發展。
而太空製造公司(Made In Space)執行長拉許(Andrew Rush)則表示,國際太空站應該是作為太空科學研究的平台,而非賺取商業利益的工具,川普將國際太空站民營化的想法已完全違背了建造國際太空站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