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聯合線上

2018年3月23日 下午5:44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即將對中國實施廣泛的關稅及投資限制,中、美兩國間的貿易戰已成箭在弦上之勢。表面上看,美國似乎擁有戰勝所需的籌碼;由於美中貿易呈現鉅額逆差,因此一但開打中國將損失慘重。


然而川普這套邏輯卻有重大瑕疵。美國在當前全球經濟的份量究竟有多重?川普的看法顯然過時且膨風。他不但過度高估了美國的經濟力量,也嚴重高估了他能逼迫中國就範的機率。


美國經濟規模誠然仍是全球第一;以2016年(最新)的數據為基準,中國經濟只有美國的60%;美國也是國際貿易的要角,2016年是全球最大進口國及第二大出口國。美國身為中國的頭號客戶,對中國的貿易與就業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然而在此同時,美國經濟影響力已今非昔比。日本、印度經濟的崛起,已經削弱美國經濟的相對地位。1960年代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球的40%,到2016年時已經降到僅25%左右。新興經濟體財富持續增加,已經創造了許多新出口市場及投資機會,而且這些國家之間的貿易持續擴大。2016年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占亞洲對外貿易的57%,區內投資也占亞洲外人直接投資(FDI)總額的55%。


因此如果中國要找其他客戶來代替美國,選項已經比過去更寬。中國數據顯示,中國對歐洲出口額與對美出口額幾乎相當,而對亞洲的出口總額則是對美的兩倍。儘管2000-15年間中國對美出口額增加近8倍,但對印度及越南的出口額分別增加37倍及43倍。


再者,國內市場對中國經濟成長也更加重要。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及智慧手機市場,中國中產階級也大買美國住宅,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採購團,貿易對中國的重要性也是今非昔比。2006年出口占中國GDP的比重達37%,2016年已降到不足20%。


以上數據顯示兩項事實:第一,美國仍能夠令中國經濟受創;第二,美國已無法獨力打贏這場貿易戰。川普如果能與中國的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協力,才有更大的勝算。例如日本、南韓及德國,都是中國前10大出口市場;如果這些國家都能與川普採取類似的行動來對付中國,將能對中國領導人造成重大的壓力。


美國至少有部分盟國願意加入,尤其是對一些能夠相互合作且目標良好的行動,例如歐盟及其他國家都傾向限制中國投資。就在去年12月,美國已保證將與歐盟及日本一齊對抗中國鋼鐵等產業的過剩的產能,及中國強迫外資企業移轉技術等。如果沒有集體性策略,中國可以設法使美國與盟國自相殘殺,而美國在歐洲及亞洲的夥伴也能在中美貿易戰中坐收漁利。美國的「單幹」作法可能使美國自陷孤立,讓其他國家與中國進行貿易及投資,而美國的農民、企業及勞工卻獨自承擔中國的報復。


華府必須對此有所憂慮。川普在政治上比習近平脆弱得多,企業界及經濟學者已經要求他改變作法;且隨著11月國會選舉逐漸接近,川普的壓力將愈來愈重。反觀習近平,民眾任何不滿只能關起門來發發牢騷;而且他既掌控媒體,又不用擔心選舉。中國政府還能動用龐大的財務資源來使工廠維持開工,勞工照樣上班,而美國企業卻不大可能得到政府的金援。


不幸的是,川普在這場即將與中國展開的對抗中,似乎沒有與外界合作的計畫。更糟的是他的鋼鋁關稅及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區等貿易政策,已經使美國與盟國漸行漸遠。在阿根廷舉行的G20會議上,德國總理梅克爾同意習近平的主張,透過G20機制來因應全球鋼鐵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是要讓川普難看。如果川普試圖在貿易上單挑中國,很快便會發現這將是一場沒有贏面的戰爭。


資料來源:奇摩新聞